白起韩信刘伯温等功臣被杀,是巧合还是历史规律?专家:利益需要

2020-12-30 16:10:43 作者: 白起韩信刘伯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喽啰烹。”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范蠡脱离越王勾践,留下一封信给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喽啰烹。越王脖子长,嘴像鸟,面相欠好,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行共吃苦,你为什么不脱离他?’文种看到信后,伪装有病,不去上朝。这时有人诬害文种要作乱,所以越王赐一把剑给文种,说:你教我七种攻伐吴国的办法,我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灭了,剩余四种,你自己用吧。所以文种自杀。

稍后一点,这句话又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果若人言,’狡兔死,喽啰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全国已定,我固当烹!”韩信最终被吕后所杀,刘邦知道韩信死了,心里不光没有一丝内疚,反而感到欣喜。其实刘邦早就想杀韩信,仅仅一时没找到适宜的托言,现在吕后帮他除掉心头大患,哪有不欢欣?

历史上还有许多名将,把对手拾掇完今后,功高盖世,最终却被他的君王或君王假别人之手拾掇了,如:白起、伍子胥、吴起、商鞅、刘伯温等,假如要细究,这个名单会列得很长。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杀那些劳绩非常大的臣子已是一种规则,并不是那些被杀的人命运欠好,实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皇帝的为什么都那么嗜杀?

这个问题用“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便可答复清楚。

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问赵普:“自唐未数十年以来,帝王凡易八姓,战役不息,生灵涂地,为什么?我想中止全国战乱,为国家持久计,该怎么做?”赵普答复:“陛下思虑这些事,实是天地人神之福。全国紊乱没有其他原因,便是当地权利太大,君弱臣强罢了。若想处理这种情况,只需削夺他们的权利,约束他们的财务,收缴他们的兵权,全国就安靖了。”

有一次,宋太祖在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高级将领喝酒。酒至半酣,宋太祖对诸将说:“假如没有诸位,我也当不了皇帝。尽管我贵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高兴。当了皇帝之后,我就没有好好睡过。”此话令石守信等人心惊胆战:“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敢再有异心?”赵匡胤说道:“谁不想要富有?有朝一日,有人以黄袍披在你身上,拥护你当皇帝。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

石守信等将领跪下磕头,哭着说:“臣等愚笨,没有想过这工作,还请陛下不幸咱们,指示一条活路。”宋太祖借机表达了自己让他们抛弃兵权的主意,主张“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积些金钱,买些房地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舞女,欢喜以安享天年,君臣之间没有猜忌,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大臣们答谢道:“陛下能想到咱们这事,对咱们有妙手回春的恩惠啊!”第二天,各位军迁就称病,恳求辞去职务,宋太祖逐个恩准,而且给予他们优厚的退休金。

读至此,诸君应该理解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了吧——他老祖宗的事例记忆犹新哩。

作为一个独裁、独裁统治者,没几个至仁至义,至情至性,或许心胸全国万民,而是一直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而且凌驾于全部之上,他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稳固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全国万民之生死存亡,关于那些有才调、劳绩高,或许深得大众敬爱的臣子,他时间都坚持非常警觉,用十二分戒心来防备他们,由于他座下那张椅子太诱人了,只需坐上去,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手下那些人就没一个不眼红?就算他手下人不眼红,可是他手下的手下呢,谁保得准?如果哪一天,他们也合谋起来搞个“陈桥叛乱”之类的政变,或许谋杀,这全国之大、率土之滨仍是他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