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时的兵部尚书,竟主动请缨抵抗清兵,结果却吃泻药自杀

2020-12-30 11:18:21 作者: 崇祯时的兵部

崇祯八年(1635年),崇祯录用张凤翼为兵部尚书。说起张凤翼这个人,在历史上但是留下笑柄的。

崇祯九年(1636年),清兵再度来到自家的后花园,侵略明朝边境地区,争夺资产。明防卫戎行往往不战自溃,多处关口、乡镇凹陷。崇祯得到音讯后万分动火,这时身为兵部尚书的张凤翼站出来为君分忧,恳求进击清兵,崇祯正觉得无人可以担当此重担,二话没说就容许了。

张凤翼率军到了前哨,却害怕不敢战,但这也不是方法,崇祯可不会放过他。惊慌之下,张凤翼做了一件让人笑掉大牙的工作,那就是吃泻药,奇怪的是他每天都吃。吃一点泻药当然不会危及生命,但把这东西当饭吃,时刻长了命也没了。张凤翼还有个难友陪他一同吃泻药,是其时时任右都御史、蓟辽总督的梁廷栋。

张凤翼为什么会吃泻药自杀呢?原因很简单,他怕承当职责。史料是这么记载的:

凤翼知难免,日服大黄药,病已殆,犹治军书不休。

张凤翼已然怎么畏敌不战,最初又为何自动请缨呢?其实张凤翼也是不得以而为之。

1.清兵入塞时,张凤翼作为兵部尚书,布置失当,无所作为。崇祯九年是清军第三次入塞时,由阿济格统军,史料记载阿济格56战皆捷,共克16城,抓获人畜17万,收成极大。其时清兵从天寿山进入昌平,张凤翼却坐视不理,被给事中王家彦以惊动皇陵为由进行弹劾。崇祯火气正大,随时都或许杀死张凤翼。所以张凤翼才会自请出战,其实是为了避祸。

2.张凤翼虽略懂军事,但才干有限,面临清兵四处掳掠,张凤翼力不从心。张凤翼在当兵部尚书前曾代刘策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打败农人起义军,克复遵化、永安四城,可见张凤翼是懂军略的。但农人起义军究竟不比清兵,张凤翼知道清兵勇猛,心中怯战。实际上,张凤翼在天启年间曾出关观察宁远,听闻后金大军侵略,就曾怯战,因此愤怒将他调到宁远的孙承宗,其时孙承宗位高权重,张凤翼不敢惹,所以弹劾马世龙、袁崇焕等人,差点坏了孙承宗的布置。

张凤翼虽是兵部尚书,但究竟对军略只懂皮裘,站在崇祯的角度上讲,崇祯本就不应该让张凤翼率军出征。明显,崇祯手中已无可用之人,才会病急乱投医。

3.张凤翼缓慢自杀只为等清兵出关。张凤翼自动请缨,却消沉对战,他深知一旦清兵出关之后,张凤翼作为兵部尚书,难逃渎职之罪,崇祯肯定会治他的罪,届时不只性命难保,乃至或许会担负臭名。为了防止声名狼藉,张凤翼只能挑选一个恰当的时刻自杀,假如清兵出关之前自杀的话,只会激起崇祯的怒火。所以他挑选每天都吃泻药,核算逝世的时刻,清兵出关之后,他则正好逝世。崇祯虽气他消沉对战,但究竟清兵已退,崇祯怒火渐消,也欠好拿死人说事。张凤翼虽性命不保,却能保全家安全,一起保住自己的名声。

不过,具有挖苦意味的是,清兵出关之后,明朝开端追究职责,张凤翼与其时的首辅温体仁联络不错。在温体仁的关照下,张凤翼的处理意见是“无罪免议”。也就是说张凤翼无罪,但其时张凤翼已畏罪自杀,再加上这种不光彩的逝世方法,张凤翼就这样沦为笑柄。

内容资料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络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