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9年-91年,东汉帝国两次差遣大军远征北匈奴,取得了丰盛的战果。强壮的匈奴从汉立国起就一贯与汉为敌,但这一次它好像走到了结尾。
01 两次功业照耀的远征
公元89年,东汉帝国正在迈向“永元之隆”的强盛时期。而对匈奴的军事行动,也从明帝时的打听逐步变称心如意起来。
这一年,汉廷再次决议大举远征北匈奴。为了这次出征,汉廷装备了强壮的阵型,外戚、车骑将军窦宪为帅,经验丰富的老将耿秉为副将,将领则有校尉阎盘、司马耿夔、度辽将军邓鸿等;而戎行实力相同强壮,汉廷征发了北军五校,以及十二个边郡马队,还有羌胡马队若干。
在这样的强壮攻势下,汉军的战果是非常巨大的。窦宪分遣各军大破北单于军,“斩名王以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这还不算,匈奴八十一部“前后二十余万人”屈服。所以,志足意满的窦宪仿效霍去病故事,在间隔边塞3000里的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并令班固做铭以记载这巨大的时间。
两年后,南匈奴又失利匈奴。已是汉廷大将军的窦宪,再遣耿夔等人率军在金微山大破北单于。这一次,一贯难觅踪影的北匈奴简直是被完全消除,单于遁走,“不知地点”,再也没有在汉帝国的视界中呈现过。
尽管,西域等地还有匈奴余部对汉进行小规模的打扰和触摸,但现已是走投无路,容易的就被汉军消除了。
看来,这个令汉廷头疼了300多年的心腹大患得以完全消除,汉军的这两次大军远征起到了巨大的效果。
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勋绩如此卓著的两次远征,不论从各方面讲,在史书中的名望都远远不及汉武帝、汉宣帝对匈奴的作战,乃至比不上傅介子、陈汤、班超等人的作为。这是为何呢?
由于这实践上是两次并不必要的远征。
首先是汉帝国发起战争的缘由。两次远征的主导者都是东汉大将窦宪。窦宪起于外戚之家,为人骄恣。之所以要有第一次远征北匈奴,是由于他杀人嫁祸,触怒了妹妹窦太后。由于窦太后是帝国的实践执政,窦宪本着保全自己、将功折罪的心思,恳求反击北匈奴。第2次远征,相同是窦宪更多为了自己的功业计划。
其次是匈奴的式微。汉初的匈奴全面限制汉帝国,但经过汉武、宣二帝的尽力,以及两汉间两次割裂,此刻的北匈奴早已不复当年之势。东汉平西域后,南匈奴归附汉廷,而北匈奴却求附汉而不得。微小的北匈奴墙倒众人推,遭到汉、南匈奴,以及鼓起的鲜卑等轮流进犯,已是夕阳余晖。
因而,北匈奴的虚弱已是必然趋势,比较于南匈奴和西羌等,现已不是汉帝国最大的对手。一起汉帝国劳师远征不过是提升了窦氏宗族的功业和位置。
当然,假如这仅仅是两次次没有必要的远征也就算了,究竟彼时汉帝国强盛能容易承受这点耗费,而窦宪又大破北匈奴,将这个久与汉为敌的草原帝国赶到了华夏帝国的视角以外。
可是,东汉帝国的执政者们没有引起注重的是,这之后的草原局势,由于北匈奴的消亡,而悄然产生着改变。
02 消失的蒙古草原
作为传统的农耕帝国,汉帝国无力占有漠北草原,也无心运营这片没有什么价值的土地。
尽管是汉帝国是这场战争的发起方,但窦宪的战略规划停步于消除北匈奴。至于消除北匈奴之后,要怎样办理这片草原,怎样确保帝国对这片土地持续的操控或许影响,窦宪等人简直没有想过。
这之后,由于这片草原上再没有对汉帝国构成强壮要挟的实力呈现,东汉帝国一贯忙于西北的羌族之乱和内争,无暇顾及这片宽广的土地。
同为匈奴人,南匈奴本应该是这片土地最合适的主人。这样的工作西汉末年就产生过一次。现在南匈奴在汉帝国的羽翼之下,假如汉帝国以南匈奴掌控草原,而自己在死后施加影响力,也并非必定不行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