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夏朝!顾颉刚说鲧之崇国在嵩山,康熙字典为何却予以否定?

2020-12-27 22:30:06 作者: 破解夏朝!顾

真知堂上古史研讨:崇山,以“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出名,今人顾颉刚先生则把此崇山视为河南嵩山。真知堂有志于发现华夏上古史之本相,故皓首穷经,遍翻旧纸。真知堂研讨发现,顾颉刚先生的说法肯定是不对的。那么,大禹之父崇伯鲧的崇国究竟在哪呢?河南嵩山邻近的二里头遗址是夏都吗?往下看,本相行将揭开。偃师二里头地点之嵩山是夏朝中心区吗?

夏朝的中心区究竟在哪里?今人多指向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但史料记载中的夏墟,则在山西运城一带夏墟究竟在哪?山西出土的青铜国宝晋侯鸟尊,或许能揭开这个谜底 。有关这点,真知堂已经有专文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西周前期间隔夏朝之覆亡也已经有了数百年前史。但周人多处自称为有夏,则周族应该是夏之遗民。这一点,真知堂也做了专门的解说。有爱好的朋友无妨点击链接进去看看《周书》曰殷革夏命,为何周人又自称为夏?莫非夏朝是周虚拟的? 。

华夏王朝的鼻祖乃是大禹,这一点商人和周人都供认。

《诗经 商颂》曰:“俊泽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诗经 鲁颂》曰:“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宋国,是商王子微子启的封国。鲁国,是周公的封国。这两篇颂歌,都是讴歌自己先人功劳的,商和周都以为自己承继了大禹,大禹乃华夏后世王朝之鼻祖无疑。

真知堂上古史研讨:关于夏朝的知道,一般人都来自《史记 夏本纪》。西汉司马迁所写的“禹传子启,夏朝树立”之事,后人多无贰言。其实,更早的记载,来自《 尚书 》。

《尚书》中记载,禹之父为鲧,禹之子为启。鲧是帝尧的臣,治水不力,后来被帝尧杀死于羽山。

禹身后,其子启纠集了一群人,夺了大禹指定的承继人伯益的方位,后人称之为“家全国”。从此之后,夏后氏就成了姒启一族的专用名词,意思是夏之王族。历朝历代的王,都得从夏后氏一族中发生。这便是夏朝的来历。

从考古发掘出来的商朝之前的遗址来看,坐落河南嵩山区域的二里头文明的确是早于典型商文明二里岗文明的先进文明。而且,二里头文明的势力范围相当之宽广,根本涵盖了河南西部,山西南部,陕西潼关邻近,依照古代皇帝之国版图千里,诸侯之国百里,子男之国五十里的规范来看,二里头文明所代表的无疑是二里岗文明之前黄河流域最强壮的国家或酋邦。

以此推之,二里头文明地点的嵩山区域,应该便是夏朝鼎盛时期的首要疆土。那么,为什么真知堂要提出这个问题呢?原因在于:二里头文明之前的夏朝究竟在哪?二里头如果是夏都,那么它的第一代王者又是夏王中的哪一位呢?

咱们只要从大禹和鲧之崇国的地望去找寻本相了。崇伯鲧,崇禹,崇国究竟在哪?

真知堂上古史研讨:鲧,是大禹之父,这一点向来没有争议。听说 鲧在帝尧年代治水不成功,被帝尧杀死。然后大禹被帝舜重用治水,他脚踏实地,三过家门而不入,总算治水成功。

由于大禹治水的功劳,帝舜最终禅位给大禹。

关于大禹和鲧治水的业绩,史料之记载仍是存在很大疑问的。鲧治水之事,近似于神话故事。““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回禄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神州。”《山海经》

鲧用了帝之神物息壤,帝因而命回禄杀死鲧。鲧身后还生了大禹,帝就命大禹治水。鲧身后,变成了一只大黄色的三足老鳖!

《国语·晋语八》:“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