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镇守汉中无人敢犯,为何姜维上位迅速失守?这两人是罪魁祸首

2020-12-27 21:46:17 作者: 魏延镇守汉中

严厉含义上来说,汉中并没有在姜维手中丢掉!因为即使钟会带领魏军打进成都,汉中的汉、乐二城仍然是在蜀汉的掌控之下,其间还有一万蜀汉戎行没有屈服,直到刘禅命令蜀汉全国屈服,他们才翻开城门,屈服了魏国。所以,说汉中在姜维手中不到一个月就丢了,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魏军大举侵略

蜀汉末年,司马昭见蜀汉君臣联系欠好,所以预备发起对蜀汉的进攻。司马昭分兵三路,邓艾和诸葛绪担任去围住姜维,而钟会则率大军直入汉中。令世人没想到的是,之前魏军极难打进的汉中,这一次居然垂手可得的打进去了。而阳安关的屈服,更是使得魏军再也没有抵御,直接势如破竹,杀到了剑阁。本来姜维和钟会在剑阁坚持,钟会很难打进去,差点退兵了。可这个时分邓艾居然从阴平杀入了蜀汉内地,而诸葛瞻无能,刘禅无胆,居然直接宣告了屈服,导致蜀汉在戎行、疆土都还未全失的情况下快速消亡,令人惊奇。

而关于蜀汉的消亡,咱们除了批判刘禅不加以反抗之外,还对姜维责备颇多。很多人以为,正是因为姜维改变了魏延的汉中防卫战略,才使得钟会得以势如破竹,杀入汉中,将姜维大军牢牢的控制在剑阁。假如钟会大军没有打进汉中,那么即使邓艾杀进蜀汉,姜维也可以及时回军救援。说到底,汉中的丢掉便是姜维的职责!

那么为何魏延护卫汉中,就可以反抗住曹魏的进攻,而姜维护卫汉中,就没有这个本领呢?实际上,这儿边首要有三大原因。

一、姜维才能不如魏延

实际上魏延真实驻扎汉中的时刻,应该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算起,直到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动戎行北伐完毕,因为之后魏延开端跟着诸葛亮北伐了,没有驻扎在汉中,这期间总共是8年,也便是说魏延在汉中真实驻扎的时刻是8年。不过魏延尽管脱离汉中,可是他的防卫战略一向被后人运用,甚至在延熙七年(公元244年),王平沿袭魏延的汉中防卫战略,还打了一个美丽的防卫战,以三万戎行打败了魏军十余万人,令全国震动。所以说,从某种程度来讲,魏延的精力其实一向是留在汉中的,说魏延在汉中反抗了曹魏40年,也是说得过去的。

而到了蜀汉后期,姜维改变了魏延的战略。魏延的战略是拒敌于外,凭借有利地势优势,坚决阻击敌人,不让敌军大部队杀进汉中内地。而姜维的战略则是敛兵聚谷,缩短汉中军力,将他们会集于汉、乐二城,放魏军进来。然后坚壁清野,疲乏来犯之敌,比及敌人阵线拉得太长,补给跟不上之时,蜀军再会集戎行发起反扑,打败魏军。而比及魏军开端撤离,汉、乐二城的蜀军也可以顺势杀出,痛打落水狗。

可以看到,姜维战略的意图便是尽最大的或许杀伤敌军,只不过姜维没有考虑到的是,魏军数量比较于蜀军来说多得多,把魏军放进来了后,蜀军纷歧定可以吃掉或打败魏军,这样的危险其实比魏延战略的危险更大。现实也证明,姜维的这套战略终究并没有挡住魏军,反而是被势如破竹,杀到了剑阁,很多人也因而一向痛批姜维的才能不可,比不上魏延。

二、蜀汉用人不当

从成果上来看,姜维的这套战略失利了,被魏军给杀了一个底朝天,但咱们其实并不能就因而说姜维的战略毫无可取之处。其时的蜀汉,北伐重心一向是陇西,汉中终年无战事,姜维只能抽调汉中的戎行去参加北伐。而汉中守军被抽调走,魏延之前的那套战略就欠好施行了,因为当地的守军数量彻底不足以完结这个使命,所以才有了姜维“敛兵聚谷”的战略。

姜维在汉、乐二城各屯驻了五千战士,以此作为据点,即使魏军杀入,短期内也拔不下这两个据点。而只需魏军深化,被成功的阻挠在阳安关,那两军就会进去一个战略对峙的阶段,谁也无法彻底打败谁。比及魏军疲乏时,蜀军再出动戎行进攻,则可获得大胜。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