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时,张士诚在干什么,为何不趁火打劫?

2020-12-22 02:25:48 作者: 朱元璋和陈友

元朝末年,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成为其时比较强壮的诸侯实力。其间,就张士诚来说,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与弟士德、士信率盐丁起兵,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次年,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周,年号天佑,率军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张士诚占有的地盘,南到绍兴,北超越徐州,抵达济宁的金沟,西边占有汝宁府(河南汝南县)、颍州(安徽阜阳)、濠州(安徽凤阳东北)、泗州(江苏盱眙),东边直到大海,纵横两千余里,带甲的将士数十万,完全可以和朱元璋相抗衡。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时,张士诚在干什么,为何不浑水摸鱼呢?

首要,关于陈友谅和张士诚这两大实力,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不过,终究的成果,是陈友谅和张士诚都被朱元璋给消除了。在次序上,朱元璋先灭陈友谅,然后再打败大举进攻张士诚。因而,从事后诸葛亮的视点来看,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的时分,张士诚完全可以在背面狙击朱元璋,然后坐收渔翁之利。公元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北,陈友谅也在包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

陈友谅身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对此,在笔者看来,朱元璋和陈友谅巅峰对决的时分,张士诚之所以错失良机,原因首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张士诚目光短浅,格式较小,是其没有对朱元璋浑水摸鱼的重要原因。

在和陈友谅大战之前,朱元璋面临陈友谅、张士诚这两大实力,不确定应该先抵挡哪一个。也即关于朱元璋来说,也忧虑进攻某一方的时分,另一方会趁机发问。在元朝末年,朱元璋的地盘正好处在陈友谅和张士诚之间,加上北边的元朝等实力,可谓四战之地。在此基础上,刘伯温向朱元璋表明“士诚自守虏,缺少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华夏,王业可成也。”(《明史刘基传》)

在刘伯温看来,张士诚防卫有余,进攻缺少,不应该多虑,而陈友谅野心十足,所以应领先消除陈友谅。正是在刘伯温的这一主张下,朱元璋下定了和陈友谅大战的决计。值得注意的是,刘伯温关于张士诚的判别,可谓言必有中,果然在鄱阳湖之战等战争时,张士诚简直一向按兵不动。

另一方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张士诚所占有的吴越之地,可谓元朝末年的富庶之地。正是由于物产丰富,张士诚缺少对外扩张的激烈需求。必定程度上,这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差不多,由于国家富庶,齐国不像楚国、秦国相同热衷于开疆拓土。相同的道理,元朝末年的张士诚,已经是十分充足了,天然对继续用兵攻击朱元璋不太上心。

自公元1363年开端,张士诚就逐步变得奢华、骄恣起来。他的弟弟张士信、女婿潘元绍更是贪婪敛财,金玉瑰宝和古代的书法名画,都是堆满了屋子。至于张士诚手下的将士,也失去了战争力,每逢有战争,都在那儿装病,索要很多的田宅、封赏高官,然后才肯出动军队交兵。因而,在鄱阳湖之战期间,即使张士诚强行出动军队攻击朱元璋,由于两边战士战争力上的距离,也不可能到达重创后者的作用。

终究,尽管朱元璋和陈友谅实力激战多年,可是,实际上要害的战争只爆发上公元1363年。在公元1363年的鄱阳湖水战中,朱元璋投入了20万大军,陈友谅投入了60多万大军,两边可谓倾其全力。必定程度上,这场战争的胜者,无疑会问鼎华夏。通过数月的比武之后,朱元璋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会集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友谅大军于包围之际。由于和陈友谅的决战没有花费太长的时刻,这无疑降低了朱元璋被其他实力狙击的危险。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