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秦王绕柱、反杀荆轲之谜,一枚剑璏引发的史上刺杀大逆转

2020-12-19 16:58:11 作者: 大秦赋:秦王

一切的细节,都在太史公笔下触目惊心的《史记·刺客列传》里,长久以来的知道都将秦王拔剑的失利,归结于秦剑太长。现实果真如此吗?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行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能够看到,秦剑“故不行立拔”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主观原因“时惶急”,另一个则是客观原因“剑坚”,也便是说,在司马迁眼里,拔不出剑的客观原因,其实不是我们以为的“剑长”,而是“剑坚”。

“剑长”的观念太过于家喻户晓了,比方王立群先生在《百家讲坛》中生动的描绘:

“嬴政却是佩带了一把剑,可是剑太长,有七尺,按现在折算约一米六二长。嬴政就一边逃,一边从腰里头抽这个剑,臂膀的间隔不足以打开一米六二,所以怎样也抽不出来。”

没错,秦剑确实是长,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遍及宽而短,剑长60厘米好像就现已到了极限,可是秦剑却细长窄薄,其最长者能到达96厘米,而依据戎马俑坑中计算的秦剑数据来看,剑体一般也在81-96厘米、战士之剑姑且如此,帝王之剑又该怎么?秦始皇的剑真的能有一米六二吗?

不得不说,基本上没或许,你能幻想一个两米二六的男人,挥舞着一米六二巨剑的现象吗?

众所周知,铜车马是依照二比一份额制造的,而一号车站立的御者,其身高从足到顶有84.5厘米,换算成实践身高便是169厘米;他死后的剑长60.34厘米,换算成实践的长度,就到达了惊人的120厘米,这比戎马俑坑出土的一切秦剑都要长得多,其剑/身比到达了71.4%。

假如按秦始皇剑长162厘米,以及御者身/剑份额,去反推其身高的话,秦始皇应该是一个226厘米、不折不扣的伟人了。但这与文献中记载的秦始皇身貌彻底不符,即使按《和平御览·皇王部》的说法:“(始皇)长八尺六寸”,照汉尺23.1cm算,也不过是一米八九的个头,算不上伟人。

所以,拔不出剑的根本原因,很或许不在“剑长”这件事上,而是“剑坚”。那么剑坚又是什么意思?太史公在“剑坚”之前,写了“拔剑、剑长、操其室”这三个描绘,标明秦王有过一次拔剑的测验,确实是由于剑太长,所以才改为抓剑鞘,按道理讲,此刻想要拔剑不应该抓剑柄吗?

这阐明此刻的秦王现已意识到问题所在,在明知剑长拔不出来的状况下,没有持续重复硬拔,所以改变了战略,手也从剑柄放到了剑鞘上,由于他接下来要做的是“摘剑”这个动作!也便是说秦王嬴政想把整个剑鞘连同剑带一同取下来,这样一来,不论剑有多长,也能够立马将其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