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人打完仗,为何即使再热也不能脱盔甲?死法太古怪

2020-11-29 12:06:38 作者: 古代军人打完

在中国的有关古装战争的影视剧里,士兵们往往是全副武装,身着着鲜亮的盔甲。但在战斗之时,这些盔甲却如同豆腐一样,一箭便可以射死,一刀就可以砍死,甚至有些连一些将军的拳脚都防不住。但事实上,这些并不符合历史实际,那些古代的盔甲的防护力,实际上都很强。

盔甲能够有效的防止弓箭以及刀枪甚至是火绳枪的攻击。并且,古代战争之中,盔甲在战场上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可以说谁的盔甲更多以及做工更精良,那么谁在战场上就更加具有优势。

对于士兵们来说,弓箭非常具有杀伤力,并且也是最难防范的。并且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士兵中箭即使不死,也很可能会因感染而成为半残废。因此为了防御弓箭,人们制造了更加优良的盔甲,可以保证士兵在身中数十箭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继续作战。

对于古代的士兵来说,打仗不穿盔甲,无异于自杀。

然而,在战争过程中士兵身穿盔甲是十分合理的。但是当古代军人打完仗,为何即使再热也不能脱盔甲呢?原因是脱下盔甲的话,会导致一种相当古怪的死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脱个盔甲还会死人?还真是这么一回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下面来揭晓答案。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评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大将最怕卸甲风”。

古代大将基本都是不怕死才能够取得成就的,那么这个“卸甲风”究竟是什么来头,竟然让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将们也都退缩了。

这“卸甲风”可不是一般的风,而是一种疾病,并且相信各位读者们都听过它的另一个名字——中风。

所谓卸甲风,其实就是古代的军人们,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穿甲战斗之后,由于沉重的铠甲以及其内衬,导致战士们的汗液无法及时的排出,并且血液也流通不畅。如果在战斗结束后,就立刻脱甲吹风的话,就很容易会导致中风。

中风,在医学上是有外风和内风之分的,而外风是因感受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为中风。很明显,卸甲风就是外风。

中医认为,人在大汗之后,由于腠里不固,风邪易侵以及拘束经络,容易使筋脉拘急,导致气血不通,而不通则痛。按照西医的说法则是:由于寒冷的刺激,而引起了肌肉的一种无菌性炎症,被叫做“腰背肌筋膜炎”。

而盔甲内的纺织物由于不透气,因此更加容易会造成卸甲风的发生。不过即使如此,由于棉甲以及铁甲组合所带来的巨大防御效果提升,还是让古代军人,愿意冒着患卸甲风的风险,以及闷热的温度,穿着双层铠甲作战。毕竟,不穿的话很可能就会死于敌人的刀剑之下,任谁都愿意忍受一下闷热了。

在古代,卸甲风这种病几乎是将军们的专属病,与普通士兵却没有多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古代的中国很少会有重甲兵,而即使有重甲兵,他们在作战结束后,也不会立马就脱下铠甲,毕竟军纪严明,没有到解散之后,没人敢擅自卸甲,说不定什么时候敌人又杀出来了呢。

而将军们则与士兵们不同,首先,他们穿的铠甲会比一般将士要沉重的多,并且他们又清楚战斗的形势,以及地位较高不用死板做事,所以他们在大战之后,由于炎热而立即脱掉铠甲的机率,相比于士兵就要高很多了,而这也就成了他们患上卸甲风的原因。

第一个得卸甲风而死被记录在史册上的,是楚汉之争时的魏王豹。魏王豹是战国的魏国一个贵族,当时刘邦平定三秦,而魏王豹就附属刘邦。之后汉败,魏王豹就与楚约和,反叛汉王。于是韩信便被派遣前去攻打魏王豹。

交战过程中,魏王豹陷入韩信阵中被擒但却满是不服,于是韩信便将其释放,又连战了三天双方不分胜负。之后的魏王豹回到帐中,就因“卸甲风”而死了,魏国也就因此而灭。

除了魏王豹之外,还有一个五代时的名将,名为李存孝。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