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分封——靖难之役的祸源、叔叔与侄子的较量

2020-11-29 09:45:30 作者: 明初分封——

2.唯唯诺诺削藩之路

在将周王、代王等藩王削掉之后,朱允炆以及其幕僚集团却犹豫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周王等人属于有名无实的藩王,而朱棣、朱权等人却不一样,这些人手握重兵,镇守一地,不可操之过急,应当徐徐图之。恰恰是这犹豫,最终葬送了建文帝的春秋大业,最终削藩之策一败涂地,甚至失去了皇位,不得不选择逃亡。

朱棣身边的第一谋士——姚光广

其实朱棣面对削藩政策,不是没有顾及,但是就像前文提到了,他也在忌惮朱元璋的余威,即便是建文帝这样一个毛头小子,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建文帝削藩之快,超出他的想象,一年之间便将五位藩王打落王位,因此朱棣也一直在观望建文帝之后的做法。因为这决定了燕王朱棣是顺从建文帝的削藩还是选择直接起兵,和建文帝分庭抗礼。

故宫——明清两代皇家居所

因为建文帝削藩速度之快,使得燕王朱棣当时手中的兵力分散,且没有其他藩王帮助,势单力薄,面对建文帝的大军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建文帝等人却选择了观望,想要探清楚朱棣的虚实再进行下一步的谋划,而这一段时间,恰好使得朱棣有足够的时间召集军队,联合其他藩王。在与建文帝的战争中,争取到了宁王朵颜三卫的领导权,最终朱棣一举攻破南京,结束了建文帝的统治。

其实封王这件事情一直是各个封建王朝时代所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如汉初刘邦不仅仅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王,同时还分封了相当数量的异性诸侯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证其正统统治。然而我们要了解到,古代封建社会时代的王朝,乃是家天下,四海之内,莫非王土,因此最高统治者所拥有的权势与财富被无数人所羡慕。这也就导致了古代时期起义、叛乱频繁,而这些说到底其实也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权势与财富。朱允炆的削藩之策是对的,但是却没有审时度势,看清自己的实力,最终导致了之后燕王篡权的后果。如果朱允炆愿意等朱棣过世,在慢慢削弱燕王这个当时实力最大的藩王,也许也就不会发生之后的众多战端。

参考资料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