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心目中的白月光,他随便一句抒情诗词,就成了众人心中绝响

2020-11-28 18:30:03 作者: 后人心目中的

最初识得纳兰容若,大概是因为他这一句诗太过出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一时间,这个人的名字,在网络上突然火起来,他的诗句被人翻出热炒,各种深情暴露在大众视野,网友们纷纷化身“容若词迷”,对他的诗词广加追捧。

可是,又怎么能忘记,纳兰容若这个人,与他满腹的才情和才华,从来都不会被历史的烟尘所淹没。

他就像一颗闪耀的星,即便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仍然有无数后人替他铭记着,他充满诗情的精彩一生。

01 纳兰性德的出身

1655年,他出生于满族贵胄家庭,父亲是清朝大学士纳兰明珠,母亲是亲王之女爱新觉罗氏。本来叫纳兰容若的他,为了避讳与太子名字相似,故改名为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的出身是好的,妥妥的官二代。再加上他自己很有才华,又争气,十七岁就进入了国子监,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成功考取了举人。要知道,举人可不是那么容易考取的,想当年范进考了十几年,因为中举活活乐疯了,可见有多不容易。但对于十八岁的纳兰性德来说,这只不过是人生的开始。

到了二十二岁,他成了进士。恰逢康熙非常爱才,又因为纳兰性德本身和皇家又沾亲带故,这时候,他成了康熙身边的三等侍卫。没过多久,他很快晋级,成了一级侍卫。

康熙又素爱微服私访,文武兼修的纳兰性德,分外入得康熙青眼。因此,康熙经常出巡,身边也总会带着他一起随行。

为官时,他心中装满了国与家。

他在边塞,写下了这样的名词: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边塞的孤寂,人生的孤独,所有的凄凉感触,都在深秋与凉夜,一股脑的涌出来。

或许那时候,他心中想到的不只是他自己,更多的是国家与朝代的更替,世界万物的永恒与轮转,边塞时常会有的战事与纷乱,到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头?

但更多的,在他诗词中有鲜活体现的,还是身处边塞异地,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无疑有着一颗聪慧、敏感又细致的心,对于所历一切,他都有着极深的感悟。他有文武双全的才能,但他又和其他披甲上阵的战士将军不同,他的多愁善感,他的深刻共情能力,也注定了他一生的路,不同寻常。

02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纳兰性德:“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纳兰性德在娶妻之前,是有一个初恋的。

就是他青梅竹马的表妹,惠儿。

最纯真的爱恋,最眷恋的依偎,在渴望和幻想着地久天长的年纪,却迎来了表妹入宫的事实。自己心爱之人,却迫于环境,不能和自己在一起,那种苦恋的悲伤与凄凉,在纳兰容若的心里开始生根、滋长。

之后,他写下了一首词,来纪念自己逝去的爱情: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1674年,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纳兰性德迎娶了门当户对的女子,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一开始的他,对这段婚姻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但是婚后的接触和日久生情,让他与卢氏有了一种惺惺相惜,更让他孤寂的心中,生出了曼妙的感情。

多愁善感的人,难过是真的难过,喜欢和热爱,也是近乎极致的一种情感,毫无保留的真心。他非常喜爱自己的妻子,婚后生活琴瑟和鸣,没过两年,卢氏就怀上了自己的孩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