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实际上这一套早已经被西周玩坏了

2020-11-26 16:52:06 作者: 明朝天子守国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直是很多明朝粉丝对明朝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好像这体现了明朝的骨气和大无畏精神。

但实际上天子守国门并不是明朝的主动选择,而且明朝也并不是第一个天子守国门的朝代。

从3000多年前的西周开始算,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政权都是天子守国门,比如那些在南京定都的割据政权,除了刘宋之外,基本都可以说是天子守国门,因为南京城距离边境线也就一两百里的距离,甚至鲜卑族建立北魏,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南北两个割据政权都可以算是天子守国门。北魏的洛阳和南齐的建康都在两国的边境线附近。

但历史上每一个天子守国门的政权最终结局都不理想。割据的政权没有一个能统一天下,统一的王朝都被攻破都城。这其中和明朝最相似的就是西周。

西周虽然施行的是分封制,但名义上也算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它和明朝(永乐朝及以后)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首先它们的首都位置都太偏。明朝定都北京,这个位置在封建时代那种交通形势下,实在是太偏了。虽然号称是天子守国门,有利于保家卫国,开疆拓土,但那是强盛的时期,实力弱小的时候,北方的敌人基本瞬间就能兵临城下,其他地方的部队甚至想勤王都来不及。而且皇城所在地需要的资源非常庞大,需要从全国各地运输,地理上太偏,造成运输上时间和金钱的巨大浪费。

看看西周初年的分封形势图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基本都在东方,周天子自己在西方替这些诸侯国抵挡西方的羌和北方的犬戎等少数民族的侵袭,而且周的都城镐京距离犬戎和羌距离很近。

第二,天子守国门并不是君主定都时的本意。周崛起于西岐,与西方的羌和犬戎应该早就有交流,史记中就有周文王时代讨伐犬戎的记载,应该说此时羌和犬戎的势力对周造不成大的威胁,武王伐纣之时,那些周边部落就没有趁机骚扰周。反而如果定都洛邑或朝歌,要担心商朝残余势力的反扑,哪有自己家里住着舒服。只是后世周天子在对待敌人上搞错了主次。楚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投靠了周,并在武王伐纣过程中出了力。但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报答,只被封了子爵,差不多是诸侯王中爵位最低的。平王东迁时,秦人先祖养马的秦襄公护驾有功,都被封为伯爵,就可知楚国地位之低。由于楚人不满,造成周楚之间矛盾不断,本来楚可以作为周的一个诸侯王,却成了周天子的头号敌人。周在对楚的征伐上损失惨重,无法向西北发展,让犬戎等部落发展壮大,后来直接攻破了镐京,杀死了周天子。

朱棣定都北京,实际上是一样考虑,南京毕竟曾经是建文帝的都城,对建文帝忠心耿耿的人应该不少,住在那里还要小心提防有人暗杀,北京是朱棣的地盘,都是自己人,睡觉也踏实。那时候的北京还不是边境,根本不需要天子守国门。而且部分蒙古人甚至还协助朱棣获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只是朱棣及其后世子孙的一系列失误,如朱棣放弃大宁卫等战略要地,致使北京城处在了北方蒙古的直接攻击之下。后期放任李成梁在辽东养寇自重,最终养虎为患,辽东失守,北京城再次处在了女真人直接攻击之下。

第三,末代君主(西周)的一系列骚操作,造成了君王死社稷。

周天子搞分封,弄成了自己守国门,遇到少数民族侵袭,只能先靠自己,挡不了就得点燃烽火求救,怎么感觉这么憋屈呢?位置这么尴尬,就应该小心谨慎。但西周最后一个君主周幽王却为了博没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惹恼了大伙。而且还随意废立太子,惹恼了被废太子外祖父申侯的不满,申侯勾结犬戎进攻镐京。真正等到犬戎杀过来的时候,没人来救,镐京被破,周幽王也死翘翘了。这就成了君王死社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