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惨败,湘军并未元气大伤,很快就击败陈玉成、石达开

2020-11-24 18:32:02 作者: 三河惨败,湘

为求得粮饷,曾、胡“夸大”三河惨败

1858年11月,6000精兵败亡三河镇,但短短八个月内,湘军却连续在二郎河、太湖、宝庆等地击败太平军,且对手是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等无敌般存在之猛将。就此看来,胡林翼所谓的“元气大伤,军心已寒”不属实,有点夸大了事实真相:湘军有损失,但没有伤元气,战斗力爆棚。

那么,为何曾国藩、胡林翼等湘军统帅非要“夸大”损失呢?6000精兵,湘军就输不起吗?很简单:湘军是私人武装,没有朝廷专项拨款,军饷一直都是个大问题,扩充军队数量更是难上加难。咸丰皇帝看来,湘军就是炮灰,攻破金陵之重任,交给正规军八旗、绿营组成的“江南大营”。

湘军是“炮灰”,曾国藩自然不受待见,直到1860年因“江南大营”被摧毁,才被授予总督,否则一辈子都是打替补,没啥实权。三河惨败时,“江南大营”依然在,曾国藩依然没实权,处处被封疆大吏刁难,湘军粮饷压根没保障。

咸丰依靠“江南大营”,想把“收复金陵”之功劳让给他们。但是,八旗、绿营表现太差,若“炮灰”湘军被消灭干净,谁来抵抗太平军呢?大清王朝灭亡乃迟早之事。基于此,胡林翼、曾国藩“夸大”损失,让清朝着急,迫使朝廷同意发放粮饷,乃至扩军,让湘军得以崛起。

事实证明,三河惨败后,湘军不但连续获胜,且军队数量也不断扩充,其中曾国藩嫡系曾国荃“吉字营”最明显。1856年,曾国藩组建“吉字营”,几乎没啥名气。但是,李续宾三河败亡后,曾国荃“吉字营”就成了绝对主力,连老资格的鲍超、多隆阿、李续宜等都给他打下手。

1860年,曾国荃围攻安庆,充当主力;多隆阿专门打援军,与最精锐的陈玉成军团连续交战,虽说守住了防线,但损失惨重。安庆陷落后,首功是曾国荃,多隆阿不服,后不再配合行动。

参考书目:《湘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