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评价林黛玉:尖酸刻毒,小家子气,言行举止不符合淑女身份

2020-11-21 15:16:30 作者: 杨绛评价林黛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终身误》

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都是女主角,她们容貌、才情不相上下,只是风格不同,所以每个读《红楼梦》的人都有偏好,有人喜欢黛玉,有人喜欢宝钗。相对而言林黛玉更真性情一点,喜怒哀乐表现得很明显;薛宝钗更能顺应世故一点,说话做事滴水不漏。

我们对书中人物的喜欢、厌恶其实折射了自己的价值观。就拿林黛玉林妹妹来说,喜欢的人觉得她美丽灵动,孤标傲世,气质才情与世俗不同,就像风露清愁的芙蓉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不喜欢她的人会觉得她嘴毒,性格太差,脾气大,不会做人做事,太敏感等等。

杨绛先生便写过一篇《漫谈红楼梦》,对曹雪芹刻画的林黛玉作了一番评判。杨绛钱钟书夫妇都对西洋文学、中国传统文学很有研究,研究之余免不了发评点,这属于人之常情无可指摘,只是杨绛在《漫谈红楼梦》中的一些话,向来很有争议:

“第三回写林黛玉的相貌:‘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深闺淑女,哪来这副表情?这该是招徕男人的一种表情吧?”

“又如第七回,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的,也不给我呀。’林姑娘是盐课林如海的女公子,按她的身份,她只会默默无言,暗下垂泪,自伤寄人篱下,受人冷淡,不会说这等小家子话。”

“林黛玉尖酸刻毒,如称刘姥姥‘母蝗虫’,毫无怜老恤贫之意,也有损林黛玉的品格。”

杨绛先生的评点基于现实出发,因为林黛玉是盐课林如海家的女公子,其身份自然比一般小家碧玉不同,她自幼养在深闺接受淑女教养,所以,她的神态不应该是含情外露的,若是眼波流动,那就有勾引男子之嫌疑了;

再者,作为淑女她本该谨言慎行,被人轻视,她的正常反应当是默默伤心,不该因为敏感就口出怨怼之语,太小家子气;她的外祖母贾母怜老惜贫,她却口出恶言,将刘姥姥称作“母蝗虫”,这本不该是一个贵族小姐的言辞,破坏了绛珠仙草的形象。

据此,杨绛先生认为写林黛玉这三处,都不符合她身份、设定处境、性格,是曹雪芹一大败笔。

对于这些,我是不敢苟同的。细细拆解下来,这些批评其实也站不住脚。其一,曹雪芹为何要写这《红楼梦》?曹雪芹自己说过,这是满纸荒唐言,他甚至不敢指望谁解其中味。曹雪芹是清朝人,而明清时期,中国的历史有什么特色?

封建王权达到顶峰,皇权对人们生活、思想的钳制,让社会弥漫压抑感。曹雪芹看到了封建制度富贵外衣下的罪恶黑暗,那些美丽的女孩,因为这样的黑暗一个个不得自由,被当作取乐工具、联姻工具或是其他什么用途,总之,不会被当成有活生生思想的人。在这个氛围中,有知识分子觉醒了,他们不能直接批判那坐在金銮殿的人,只能写风月情天之事,暗中抒发。

所以,《红楼梦》是架空的,唯有架空,无朝代可考,曹雪芹才能尽情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书中情节。譬如宁国府、荣国府,门前是不是都挂着匾额?可据《明史》、朱家溍《<红楼梦>作者对建筑物描写中的真事和假语》等资料,官员宅第根本就不属于“府”类型,明代亲王郡王的屋子可称之为府,府门挂匾在清代是没有的,曹雪芹是将宁荣二家当皇家写。

架空,才能不讲古代那些严苛规矩,若真按古代来,宁国府荣国府光建筑就违了制,早该治罪。既然这外在的已经“空”,内在的自然也按“空”来,比如说林黛玉应该守淑女规矩双眼不含情,可她与贾宝玉的缘分从何而来?她来这世上走一趟就是为了结一段风流公案,因情而还泪。无情,何来从春流到冬的那些眼泪?这是一种文艺铺设,不是败笔,恰恰是妙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