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42天的皇帝?这42天里,他都在干什么?

2020-11-21 12:04:28 作者: 李自成为什么

这样的军队,碰上腐化已久的明军地方部队,当然有得打。但遇到强得多的辽东军队,乃至此时正是巅峰的清军八旗劲旅,遇上“逆风仗”,当然也没了胜算。占领北京的42天,本来应该是李自成整训军队,树立绝对领导权,提升战斗力的绝好机会。一如几百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阶段做过的事一样。可是李自成,并没有做到。

而这,也就涉及到接下来,李自成另一大败笔:战略眼光格局。

李自成的事业,在占领北京后到达了一个巅峰,但下一阶段该怎么走?谁是眼前最大的威胁?身为大顺皇帝的李自成,脑筋里全无概念。就以对待东北吴三桂明军乃至清王朝的态度说,李自成虽然注意到了吴三桂,但对于关外虎视眈眈,已经把李自成视为“实与流寇角也”的清王朝,却是全无概念。

在明末农民战争的几年里,清军也不停破关南下,劫掠大量人口物资。作为明军的老对手,要说李自成不知道清军,显然是不可能。但是对于清军的威胁和野心,他显然是不清楚的。他最初招降吴三桂后,仅派唐通(明朝降将)的八千人去接管山海关,对于拥兵二十万,即将倾国之力“入关”的清王朝,他根本没想过。如果“占领北京”时,李自成就能看到这个威胁,着手加强东北乃至北方的防务,大顺政权就算要败,也不至于四十二天时间就败。

原本战斗力就有限,对于山海关乃至东北,又几乎“无感”,这样的李自成,又怎能不吃大亏?当吴三桂与清王朝“达成一致”,共同对付李自成时,李自成能调去山海关的兵力,也不过是八万人。这一仗,不打,胜负就已经注定。

一不能理顺整合内部关系,二缺乏正确的格局眼光与战略判断。李自成的这两个毛病,恰恰是多少野史小说忽略掉的,而后果,也比他“私生活腐化堕落”严重得多。这两个教训,才真正超越了历史,值得今天各行各业深深思考。

参考资料: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梅毅《纵欲时代:大明王朝的另类历史》、钻石古宝典《李自成攻下北京后气势正盛,为什么马上就失败?另有隐情?!》、《甲申传信录》、《明季北略》、《甲申核真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