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拒绝承认孙坚是英雄!因为错误的英雄情结会混乱我们的生活逻辑

2020-11-17 06:25:44 作者: 我拒绝承认孙

孙坚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鼎鼎有名的人物了,人们一提起孙坚,总是唾沫横飞地描述着孙坚披坚执锐、身先士卒的英姿和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场面。在民间,孙坚被塑造和传播成了一个孤胆英雄,一个一心北伐的英豪,无数人为之神往!但是,历史上真正的孙坚是一个值得我们崇拜的英雄吗?我不以为然!

史学家孙盛在点评孙坚这个人物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孙氏因扰攘之际,得奋其纵横之志,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势一则禄祚可终,情乖则祸乱尘起。”我认为孙盛的评价是客观而又公允的。

孙坚虽然一生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并为后来的东吴打下了一片基业,但这终究只是历史的表象。我们解读历史,必须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自我要求,要有能抓住事物根本矛盾的能力,才不会在众说纷纭的历史中迷失自我,也才能真正地在历史中找到有意义、有价值的借鉴。

“沐猴而冠”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穿了衣服的猴子依然是一只可笑的猴子。所以很多历史人物即便穿上了成功的外衣,但他依然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因为成功之道是不值得仿效的。孙坚在我心目中就是这样一个人。

今天介绍孙坚的故事,主要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生活并不是“只要捉到耗子就是好猫”的逻辑,现实往往会告诉我们:树桩旁捡到兔子的不一定是个好猎人,浑水中摸到鱼的也不一定是一个好渔夫!孙坚登场的历史背景

董卓入京后,就开始犯了强盗逻辑的通病——只要是我先看到的东西都是我的!窃国器、挟幼主,忘乎所以、嚣张跋扈,弄得天下就是他老董家里的似的。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董卓这是在拉仇恨,把自己树立成了活靶子。果然,心有不甘的袁绍们便号召天下群雄讨董卓。

袁绍号召天下讨伐董卓的逻辑我就不多介绍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袁绍不是想大家一起来打强盗,赶跑强盗之后大家再坐地分赃。自从袁绍把东汉末年那摊水给搅浑了之后,以他们老袁家为代表的士族集团早已经把浑水中“皇权”那条大鱼看作是他们的私人宠物了,是不容许别人染指的。

但是,士族集团都是一些文化人,文化人往往在“太聪明”这个点上坏事。谁都不傻,谁都知道讨伐董卓不是用唾沫就可以淹死他的,而是要流血死人。士族集团的聪明人都知道隔岸观火的道理,抱着“死道友别死贫道”的心态,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演了一幕滑稽的哑剧。只有愣头小子曹操血气方刚地冲了上去,结果被拳头更硬、心思更奸的董卓狠狠地教做人了。

曹操在汴水被董卓的部将徐荣一次性打光家底之后,还幻想着老大哥袁绍会拉自己一把,结果袁绍很真实地让他明白什么是资本家的嘴脸,袁绍对曹操的所有建议和请求一概充耳不闻、置之不理,十分明显地告诉曹操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别来烦我了。无奈之下,曹操只能南下扬州,自行募兵,以图东山再起。

等曹操自扬州募兵回来时,当时的局势更让曹操寒心。因为各路讨董联军早已经解散了,曹操就好比一个赌徒,第一次输光赌本,又回家去筹集赌本了,刚刚筹到点赌本赶回来扳本,结果发现赌局已经散了。但是,曹操郁闷归郁闷,也只能无可奈何,谁叫当时的曹操还根本没有坐庄的实力?

历史上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就是一幕闹剧,因为诸侯们集合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想消灭对手,而是想看队友去当炮灰。比如冀州牧韩馥怕袁绍壮大,就断了他的粮食供应;兖州刺史刘岱就趁机报了私仇,联合了张邈和济阴太守吴资杀了东郡太守桥瑁,然后让自己人王肱占了位置。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