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巅峰之作:奇袭大藤峡

2020-11-16 19:18:11 作者: 王阳明的巅峰

为纪念王阳明征战大藤峡之功,武宣地方民众在大藤山山麓立庙用以供奉祭祀王阳明。民国三年(1914)《武宣县志》有载:“大藤山发脉由东乡里村背而来,延蔓五十余里,高六十余丈,明王守仁征平大藤峡,民载其德,因立庙此山麓以奉祀之。”志书中还将王阳明所写的《破断藤峡》、《平八寨》二诗予以收录。

武宣境内至今尚存当年王阳明征战大藤峡的古迹。民国三十二年(1943)《武宣县志》第六编载:“北河区勒马埠有垒营二,宽长三十余丈,烟墩三个,相传系明王守仁征大藤峡所建。”

民国三年《武宣县志》祀庙之载

始建于明宣德六年(1431)的武宣文庙中至今仍供奉有王阳明的灵位。

武宣文庙中的王阳明灵位

王阳明先在贵州龙场悟道,后于江西事功平宁王之乱,“天泉证道”之后来到广西平乱,故广西是他的成道之地。而大藤峡之役又是王阳明人生的最后一战,而且是在他的心学思想圆融大成之后主导下的巅峰之作,因此也可以说位于桂中地区的八寨、大藤峡是王阳明一生之中文治武功的最高及最后的展示之地。此正是:

黔江之水滔滔流,逝去千年乐与愁;

是非功过后人评,阳明千古藤峡留!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对王阳明此役给予高度赞扬:“往征八寨、断藤诸巢,则以数千散归之卒,不两月而荡平二千里根连之窟,破百年以来不拔之坚,为两广除腹心之蠹。”

“兵惟凶器,不得已而后用”,对思田之乱,王阳明不动刀兵以和平的手段和谐解决;面对大藤峡和八寨之乱,他却果断地以刮骨疗伤、铁腕血刃而平定,此正是他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的完美体现。

剿抚并用攻心上 守仁之功有八善

王阳明出兵八寨及大藤峡之所以能够快速取得决定性的全胜,他是进行了精心准备的。

一是摸清敌情、探清虚实。王阳明心内决意出兵之时,即暗传边城入内面授机密,令其速往八寨及大藤峡。边城也是个奇人,生得矮小丑陋,素日衣衫褴褛,却是力过猛士,胸藏智略。边城奉着密谕,装作乞丐,一路行乞而入,历经八寨及大藤峡各地,将各地要塞情况及瑶民动态探查仔细,熟记于心,回来向王阳明当面细细禀告。

二是明修书院、撤兵造势。据《粤西丛载》记载:“王建新督四省兵驻南宁,因创办敷文书院,日聚幕僚诸生讲学,更不谈兵,三司莫测其意,谓公假此纵敌,将密有指授也。”

王阳明在南宁创办敷文书院教书讲学,既有其以文化人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在给大藤峡和八寨之众造成错觉。他在及时奏报《征剿稔恶瑶贼疏》请旨进剿的同时,却大造声势,撤走湖广永保土兵,告示不再调用,虚虚实实,扑朔迷离;而暗地里密令永保土兵、思田目兵抓紧运动,乘瑶民不备,伺机突击进剿。

王阳明进入广西之时,八寨及大藤峡的义兵开始也是很怕,起初听闻王阳明解散各守兵,还疑有诈意,后来又不见官府调兵聚粮,也就逐渐放下心来,防备松懈。

三是审势选将、兵贵神速。王阳明重用湖广、贵州的永顺、保靖的苗兵,以及刚刚归顺的卢苏、王受的壮族士兵,官府的正规军反而只是起到领导和监督作用。特别是卢苏、王受对八寨的情况最为熟悉,为报王阳明之恩一定会不遗余力。因此王阳明就以卢苏、王受为前锋,快速而消然潜至,发动突然袭击,八寨与大藤峡之敌果然一溃千里。

王阳明还特别了制作了大炮以备其用,清·张际亮所写之《王文成公炮歌为兰屏比部作》(见《晚晴簃诗汇》卷一百三十八)特别注明有“嘉靖七年夏五月新建伯王守仁造”,诗为:

围余二寸径一尺,十四字蚀铜华老。

当时正抚田州还,八寨尚阻僮徭顽。

仙台藤峡总瘴疠,铸此意岂威诸蛮。

金精夜泣霹雳裂,惨澹洞溪鏖战血。

故国沧桑独不磨,不朽忠勋视此铁。

公昔手缚宸濠来,邮阳楼橹惊飞灰。

仓皇忆赖青田在,卧病还山共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