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时,如果赵王不用赵括替换廉颇,他能击退白起吗

2020-11-15 18:28:08 作者: 长平之战时,

长平之战是六国命运的转折点,在这之前,六国实力虽然不如秦国,但和秦国有一战之力,而长平之战时,白起斩杀了赵国45万士兵,这让赵国元气大伤,也让六国丧失了抗秦的重要力量。

秦昭襄王时期,中原六国中的韩魏燕3国实力较弱,挡不住秦国,而剩下的三国,齐和秦相隔较远,被秦利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安抚住了,所以抗秦的主要力量,是和秦国毗邻的赵国。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也让它具备了抗衡秦国的实力。

公元前262年,秦国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这个时候,韩国为了让秦国息兵,提出将上党郡割让给秦国,但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提出将上党郡划归给赵国,从而换得赵国的出兵相助。此时的上党郡就是一块烫手洋芋,不好吃,但赵孝成王贪图上党郡的17块城池,答应了韩国。这得罪了秦国,他们派兵攻打赵国。

前260年,秦王让左庶长王龁率领军队攻打并占领了上党。同年,秦军又向长平的赵军发起攻击。赵孝成王派老将廉颇率兵抵御秦军。交战之初,廉颇连续失利,两个重要据点都尉城和故谷城被秦军攻占,还有4名赵国的尉官也被秦军俘虏。随后,赵军西边的营垒又被秦军攻破。

数次失利之后,廉颇根据战场局势,开始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逸待劳,疲惫秦军。不论秦军怎样挑衅,赵军就是坚守不出,秦国也无法攻破赵军营垒,两军进入了对峙阶段。

两国各有数十万军队,长时间在长平对峙,这让他们不能从事农业劳动,影响了两国的粮食生产。同时,军队每天还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这让两国的粮食供给都出现了问题,秦国由于有巴蜀和陇西这两个产粮重地,情况略好一些。赵国缺粮之后,去向齐国借粮,但被齐国拒绝了。

长时间的对峙,秦军出现了士气低迷,高山夜寒,粮草不继,士卒病伤等问题,秦军主将想尽快击败赵军,但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智谋出众的廉颇,不轻易上秦军的当,没有好的机会,他不主动出战。秦军将领谋求改变,用了离间计,他们放出话,说秦军害怕的是曾击败秦军的名将赵奢之子赵括,不害怕廉颇。赵孝成王对廉颇数次失利,以及不能击退秦军心有不满。同时,赵军的粮草问题也让他焦头烂额,所以赵王也想通过换将改变眼前的困局,他用赵括替换了廉颇。

赵括虽然出身于将门之后,学了很多兵家知识,但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欠缺。为此,赵括的母亲上书劝说赵王,赵括不适合为主将,但赵王未听,最终用赵括替换了老将廉颇。秦军得知此消息后,暗中用白起替换了王龁。白起通过佯装战败溃退,诱惑赵军孤军深入,随后切断了赵军的退路和粮道,让赵军成了瓮中之鳖。在主将赵括战死后,赵军悉数投降,但皆被秦军坑杀。

假如赵王不用赵括替换白起,这种情况很可能就会避免。廉颇是战国时期的名将,才能虽然略逊白起,但远在赵括之上,在没有实力击败秦军的前提下,廉颇会坚守不出,采取防守战略,这样秦军也奈何不了他们,秦国即使将主将换成了白起,白起也没有能力击败坚守不出的廉颇。

赵军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军队的粮草出现了短缺,秦军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虽然比赵军略好一点,但这是在赵国境内作战,身后是他们的家园,赵军退无可退,所以秦军要击退赵军绝非易事。即使秦军主将是白起,他也不敢强攻赵国,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还未必能拿下赵国,对秦国不利。但僵持下去,秦国会因为消耗巨大,士气低落,粮草不足而被迫撤军。

同时,赵国是抗秦的重要力量,虽然各国希望看到,秦赵两强兵戎相见,两败俱伤,但是当赵军真正陷入绝境时,其他诸国也会明白唇亡齿寒,出手救助赵国。邯郸之战时,赵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其他诸国都出兵相助,所以只要廉颇死守下去,其他诸国不会见死不救,秦国灭不了赵国。同时,赵王可以派使臣拿重金贿赂5国,劝说他们借粮给赵国,或者出兵相助。这样,秦国就会面临麻烦,被迫选择退兵,所以赵王不替换廉颇,他们不会输掉长平之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