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 | 燃烧的太平洋,“穷途末路”的最后惨胜(三)

2020-11-14 20:54:32 作者: 战史 | 燃

血与火的考验

▲在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中美海军与中途岛海战“以逸待劳”截然相反,带有一种“正面硬扛”的“直男风格”

(一)序章:侦察与展开

▲PBY“卡特琳娜”式水上飞机设计简洁有着良好的水上起降能力

10月25日夜间至26日拂晓的圣克鲁斯群岛北部海域,与4个多月前的中途岛十分相似。美日双方都力求通过一系列机动和侦察行动营造出于己有利的战场态势。在担负侦察任务的舰载机性能水平基本持平的情况下,美海军“一如既往”地祭出了续航力大、留空时间长、“察打一体”的“多用途利器”——PBY“卡特琳娜”式水上飞机(以下简称“PBY”)。

▲红框所在位置为瓜岛亨德森机场(以中途岛海战中牺牲的陆战队飞行员亨德森命名)

但与中途岛海战时不同的是,这次“蛮牛”并没有将航母部署于瓜岛南部海域,即无法获得驻瓜岛亨德森机场航空兵的空中支援。也许是出于对正处于胶着状态瓜岛争夺战的忧虑,以及他向范德格里夫特作出的承诺,或者是出于对16、17特舰舰载航空兵攻防能力的自信,他命令金凯德和默里北上前出,与战机数量略占优势的“宿敌”南云忠一来了一个正面“硬扛”(说实话,这样的命令非常符合“蛮牛”的风格,但是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也给他留下了这场战争中的第一个重要争议,而他的指挥风格和个性化气质也注定了,这样的争议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与中途岛一样,在圣克鲁斯海战中还是PBY“卡特琳娜”式水上飞机率先发现对手的舰队(此图为中途岛海战时的场景)

正如“历史有相似的经过,但结果却各不相同”所说的那样,这次率先发现对方的仍旧是“坐拥地利优势”的美军,在0时22分(圣克鲁斯当地时间,与东京时间存有2个小时的时差),2架装备有雷达的PBY水上飞机在61特舰西北方向300英里附近海域,发现了南云忠一的机动部队,并对“一艘航母”(“瑞鹤”号)进行了攻击,投下了4枚500磅航弹。这次攻击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使南云忠一陷入了极大的恐慌,生怕“处于黑暗之中”的敌航母在前方设伏,像中途岛那样“故伎重演”,再来一次“请君入瓮”(看来那场海战的后遗症还很严重)。他在遭空袭40分钟之后(即1时30分),下令本队向北转向进行规避,并命令将机库中所有战机挂载的鱼雷、炸弹悉数卸至弹药库(这一命令直接影响到1航战后续攻击机群的出动速度,也为遭受重创的“大黄蜂”号赢得了喘息的时间)。

▲在“翔鹤”号航母飞行甲板待命起飞的攻击机群

▲在“企业”号航母飞行甲板上的舰载机群,

▲在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中SBD又一次成为摧城拔寨的“利器”

应该说美日双方对预先侦察都是相当重视的,从2时15分开始,仅南云机动部队就先后起飞7架水侦和13架舰攻机进行侦察搜索(看来真的长记性了);美海军除预先已展开的多架PBY水上飞机之外,3时12分,还从“企业”号航母上,起飞了16架SBD(“两架一组”),并按照“察打一体”的模式(每架SBD均携带1枚500磅航弹)进行侦察搜索。从数量上看,侦察机确实“撒出去”了不少,但是要想实现“先敌发现”、“先敌攻击”,仅仅依靠数量上的优势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顺畅可靠的指挥通信。这一次,美国人就因为通信网络的阻滞延迟而“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PBY是在0时50分发现南云机动部队的,但是由于信息的流转问题,直到5时12分,“企业”号的侦察机群起飞的同时,这份重要的电文才转到金凯德的手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