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吃什么菜?从全民食用到被抛弃,一口气搞懂葵的前世今生

2020-11-13 12:07:18 作者: 古代人吃什么

比如在南朝梁时的

萧子显

所著的

《南齐书·周颙传》

中这样记载:

颙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卫将军王俭谓颙曰:卿山中何所食。颙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时候的葵菜是居家必备的家常菜。

在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

中这样给葵分类和食用阐述:

葵有紫茎、白茎二种,种别复有大小之殊。又有鸭脚葵。……世人作葵菹不好,皆由葵太脆故也。菹菘,以社前二十日种之。葵,社前三十日种之……取葵著瓮中,以向饭沃之,欲令色黄,煮小麦时时粣之。

当然了,一种常见菜,必定会被一些人借用,或用来言志,或用来做托词,比如南朝

刘敬叔

的志怪小说

《异苑》

中这样说:

苻坚欲南师,梦葵生城南。以问妇,曰:若军远出,难为将。

各种记载都表明,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是主流菜和家常菜,每家都离不了。出自魏晋的一首名叫

《汝南鸿隙陂童谣》

中这样写:

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葵。反乎覆,陂当复……

这首童谣的原作者已经不可考,童谣的原作者历来就难以查明。同样,在一首不知名的魏晋押庚韵诗中是这样写的:

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

这里有趣的是把葵的采摘方法给写了出来,就是不能采根,留下根来等着再出再摘。

到唐朝时,人们的肉食主要是羊肉,而素菜就是葵,这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民百姓都吃的一种菜。

唐朝人

李延寿

所作的

《北史·卢观传》

中这样写:

观弟叔彪在朝通贵,魏收常来诣之,访以洛京旧事,不待食而起,云:难为子费。叔彪留之,良久食至,但有粟飧葵菜,木碗盛之,片脯而已。所将仆从,亦尽设食,一与此同。

《北史》

虽然是唐朝人所写,但记录的则是魏晋南北朝时候的事。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出来,从魏晋到唐朝时,葵的食用价值越来越高,成为居家必备的蔬菜。而这一现像,终将改变。

三、宋明以后,淡出餐桌

宋朝时,葵的作用仍然没有减少,很多诗词里都有写到,人们的蔬菜样式较之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鲍照

写过

《园葵赋》

。当然了,这种写菜的事,怎么能少得了美食家

苏轼

呢?他在自己押元韵的七言律诗

《新酿桂酒》

中这样说:

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

相比宋朝人的风流潇洒,元朝人则更多是冰冷的记录,而且,葵到元朝时已经是夕阳西下,辉煌不了多少年了。

在元代

王禛

所写的

《农桑通决》

中这样夸赞:

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耐旱,味甘而无毒,供食之馀,可为菹腊,枯蘖之遗,可为榜簇,咸无弃材,诚蔬茹之上品也。

到了明朝时,随着海上东方航线的开通,不少蔬菜得以流入,葵的食用率大大降低,明朝

王象晋

结合前人的记录,叙述了葵的制用方法,并且还说了几月各有什么忌讳:

食葵当乘其叶嫩时,须用蒜,无蒜勿食。久病大便涩滞者宜食,孕妇宜食,易产。作菜茹甚甘美,但性太滑利,不益人。热食,令人热闷。三月食生葵,动风气,发宿疾,饮食不消。四月食之,发风疾……同猪肉食,令人无颜色。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中则是这样总结的:

古人种为常食,今种之者颇鲜。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正月复种者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