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则天和她的时代

2020-11-10 14:28:50 作者: 女皇武则天和

如今的明堂展厅一角

1 紫微城里建明堂

自隋至宋,紫微城作为隋唐洛阳城的宫城,存在了大约530年。这里居住过多位帝王,若论谁对紫微城影响最大,还数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对紫微城的改造,在她登基之前就开始了。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在紫微城贞观殿去世,太子李显柩前即位,就是唐中宗。武则天对这个儿子并不满意,两个多月后将其废黜,改立第四子为帝,即唐睿宗李旦。

李旦只是名义上的皇帝,朝政都由太后武则天说了算。

公元684年秋,武则天大赦天下,改东都为神都,称紫微城为太初宫。她要告诉世人,在神都洛阳,她将开启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时代。

紫微城的正殿本为乾阳殿,因太过奢华,唐初曾遭毁坏。唐高宗将其规模缩小,改建成乾元殿。武则天决定将乾元殿拆除,在其旧址上建明堂。

自古以来,明堂被称为天子之庙,是朝廷宣明政教、举行祭祀等大典的地方,地位非常重要。然而,西晋之后,明堂废绝,人们早已忘了它的模样。隋炀帝时,巧思过人的宇文恺曾作《明堂图议》,欲在洛阳城重建明堂,但随着他的去世,此事便被搁置下来。

唐代隋后,大臣们多次议建明堂,初步确定其形制为上圆下方,下层布政,上层祭天。不过,由于争议太多,直到唐高宗去世,也没能将明堂建起来。

武则天早已听够了这些争议,她决定按自己的想法来建明堂,而不是完全参照古制。比如,在明堂的选址上,古制要求“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她则将其建在紫微城中最核心的位置上,作为朝堂来用。

据《资治通鉴》等记载,建成后的明堂规模宏大,高294尺(约90米),共分三层,顶上有“铁凤入云,金龙隐雾”,人们在百余里外就能看到,武则天将其称为“万象神宫”。公元689年春,武则天开始在这里举行祭祀大典,并召集群臣赐宴。

有趣的是,她还与民同乐,任由百姓到紫微城中参观万象神宫,并赐予酒食。吐蕃等国听说明堂建成,也纷纷遣使前来祝贺。

随后,武则天又在明堂后面不远处建造天堂,安放佛像。天堂又称通天浮屠,共有五层,更为壮观。人们登到第三层,即可俯视明堂。

2 女皇与“君子满朝”

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并不是武则天的最终追求。

身为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很清楚这一点。公元688年,他让人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字样的白石献给武则天,称是在洛水中发现的。武则天喜不自胜,和皇帝、皇太子及文武百官、蛮夷酋长等祭拜洛水,史称拜洛受图。

待明堂建成,武则天距登基又近了一步。

公元690年秋,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900多人来到洛阳紫微城,上表请改国号为周,并将皇帝改为武姓。武则天没同意,却将傅游艺提拔为给事中。

这是个相当明确的信号。于是,从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到远近百姓、四夷酋长及僧人、道士等,6万多人都来上表,请武则天将国号唐改为周,唐睿宗李旦也自请改姓武。

武则天不再推辞,当年九月九日,她在紫微城的正南门——则天门城楼上登基称帝,宣布改唐为周,改元天授。这一年,她已经67岁了。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明察善断,知人善任,非常重视选拔人才。在紫微城洛城殿,她首创了殿试制度,武举和试官制度也是她的创举。无论官员还是百姓,只要真有才干,都可以进行试官。这种“不惜爵位”的做法为她笼络了大批贤才,其中如姚崇、张说、宋璟等后来辅佐唐玄宗开创盛世,成了开元名臣。

有学者统计,武则天当政期间,仅宰相就用了73位,其中不乏娄师德、狄仁杰这样的著名贤相,人们称之为“君子满朝”。

公元694年,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的号召下,四夷酋长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为武则天歌功颂德。八个月后,天枢铸成,立于皇城端门之外,上面刻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几个大字,为武则天亲笔所题。

在此期间,紫微城中发生了一次失火事件,纵火的人叫薛怀义,是武则天的面首。他因失宠而火烧天堂,结果殃及明堂,二堂俱被焚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