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门堡村一座不起眼小墓,墓内出土多件国宝级文物,这是怎么回事

2020-11-05 08:08:44 作者: 益门堡村一座

古代王公贵族去世后,在墓内会随葬很多珍贵陪葬品,一方面是显示身份尊贵,另一方面是秉承“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葬俗。专家们在益门堡村发现一座不起眼的小墓,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座墓并不是贵族墓,却出土200多件国宝级文物,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92年,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益门堡村传出挖到“宝贝”的消息,原来村民在开垦荒地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座古墓。村长得知消息,立即让村民保护现场,并在第一时间上报给当地的文物研究所。

当文物研究所的工作者赶到益门堡村后,专家发现这座古墓十分简陋,面积没超过3平方米,从规模上看,它就是一座穷人墓葬,完全没有挖掘的价值,正因如此,才会保存的较为完好,但谁也没想到,这座“不起眼”的古墓,却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清理古墓的过程中,文物工作者觉得事情有些不对,这个寒酸的小墓竟接连出土金器、古币、玉器等器物,而这些出土的器物有个共同点,都被制作的非常精美,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把金柄铁剑。

这把金柄铁剑的剑柄是黄金制作而成,上面雕刻着云勾纹、饕餮纹,剑柄处镶嵌绿松石。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冶铁技术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专家经过考证,确定这把金柄铁剑来自于2600多年前,正因如此,它直接证实春秋战国时期就发明了冶铁技术,专家们将其取名为“秦剑之星”。

经过清理后,专家们共出土200余件文物,但工作者们十分好奇,为何这些国宝级的文物会出现在简陋的古墓里,它们的文物价值与墓主的卑微身份差距太大了。

通过长时间的勘察和研究,专家们认为这座古墓的主人是“盗墓贼”。在我国古代,人们选择成为“盗墓贼”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挖古墓来钱很快,只要找到一件值钱的宝贝,就可以一夜暴富,下半生基本不用愁了。

这位盗墓贼偷盗陪葬品后,为何没在第一时间转手,反而让它们成为自己的“陪葬品”呢?专家们推断有可能是当时官府抓得太紧,盗墓贼并没有将赃物,及时地卖出,为躲避严查的风头,就将宝贝随同先人的陵墓,埋在地下,可惜的是,盗墓贼被官府抓住处死,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死掉,所以文物就成为陪葬品,没人知道下面藏着宝贝。

在研究出土的文物时,专家们发现这座古墓出土的文物,其实与秦公一号大墓发现的陪葬品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金圆泡金管,它与益门堡村发现的同类器物完全相同;益门堡村发现的虎首玉觹,它与秦公一号大墓发现的器物纹饰十分相似。看到文物与文物的相似之处后,专家们做出一个大胆的推测,盗墓贼墓中的文物很有可能盗与秦公一号大墓。

也就是说,专家们发现盗墓贼墓中的文物,就意味着找到秦公一号大墓丢失的部分文物。这真的可以说是国内文物界,一件幸运的大事。

文物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而益门堡村发现的不起眼小墓,却给后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只能用:“冥冥之中有天意”来形容,珍贵的文物是有灵性的,它还是会回到应该久居的地方——博物馆,继续传承它独有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