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司马昭部将成济弑杀魏帝曹髦,为何蜀汉可以兴师问罪

2020-11-03 20:55:19 作者: 三国演义中,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情节,司马昭手下的心腹大臣贾充指使手下的成济,在曹魏皇帝曹髦率军出宫时,刺杀了曹髦,曹髦当时可是曹魏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却被臣子刺杀,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大的事,这事还传到了蜀汉。

蜀汉以此事为借口,由姜维率军北伐攻打曹魏,很多人想不通这个道理,司马昭弑杀了曹魏皇帝,从蜀汉的角度来看,不是帮了蜀汉了,应该是蜀汉的大功臣才对,怎么会兴兵讨伐司马昭呢?很多人认为这个逻辑想不通,那么这事如何理解?

姜维北伐

想要理解这个问题,就得从蜀汉的角度来分析,以蜀汉来看,司马昭弑杀了曹髦对蜀汉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蜀汉希望曹魏越乱越好。

曹髦被杀,对蜀汉来说,其实没有一点好处,曹髦死了,魏国会不会灭亡?不会,无论谁当权,蜀汉的敌人都是魏国,魏国的当政者都是蜀汉的敌人,都不会改变两国的敌对关系,但是,蜀汉此举可以拉拢一些忠于曹魏的旧臣。

三国鼎立

当年高平陵政变,司马懿诛杀了曹爽一党五千多人,忠于曹魏的夏侯霸因为担心遭到司马氏的迫害,逃到了蜀汉,这对蜀汉来说,不就是好处吗?如果蜀汉能以司马昭弑君为借口,出军北伐曹魏,那么就能搏取曹魏旧臣的好心,如果曹魏旧臣需要借助蜀汉的力量来反攻曹魏,那对蜀汉来说,不是凭空增加了盟友,有了削弱曹魏实力的机会吗。

从这个角度出发,蜀汉希望曹魏内部越乱越好,政治斗争越激烈越好,最好是因为这件事引发两方的火拼,导致曹魏内部两败俱伤最好,这样蜀汉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了,但是反司马昭这一方的势力实在是太弱了,根本无法与司马昭对抗,所以蜀汉最好的办法就是声援曹魏皇帝以及忠于曹魏的旧臣,扩大他们的势力,让他们与司马昭继续斗争下去,才符合蜀汉的利益。

曹髦被杀

二、司马昭掌权理论上比魏帝曹髦掌权更加强大。

司马昭这个时候已经杀了魏帝曹髦,并且司马代魏的进程已经进入到关键时候,司马昭这个人有能力,有野心,有计划,有谋略,正在进行司马代魏的进程,如同当年的曹操封公称王一样,走着同样的流程,如果曹魏内部没有激烈的反对,那司马昭大概率就要成功。

如果蜀汉以此为借口,大举发兵进攻曹魏,等于是把这事公开化,激烈化,让所有曹魏臣民和百姓都来关注这事,这事可不是什么光彩事,弑君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遗臭万年的行为,司马昭肯定是拼命想把这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如果蜀汉执意挑起战争,并以这事为借口,那就等于是阻止或者延缓司马代魏的进程。

成济弑君

一旦让司马昭代魏成功,并整合内部的话,曹魏政权就变成了司马政权,那将会比之前曹姓皇帝更加强大,曹氏在这个时候已经人丁凋零,人才稀少,而司马氏却恰恰相反,正好人丁兴旺,人才济济,司马昭建立的这个国家,肯定要比之前的曹魏强大,那就不符合蜀汉的政治利益。

曹髦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杀了他对曹魏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损失,蜀汉最想看到的是曹魏实力的损失,实力都掌控在司马昭手上,所以讨伐司马昭才符合蜀汉的政治利益。

三、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弑君是任何政权第一反对的事情。

三国传承自东汉,东汉传承自西汉,两汉近四百年江山,是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的,儒家讲的是三纳五常,第一个就是君为臣纲,这话的意思是指:国君是臣子一切行为的准则。整个国家的道德标准以尊重皇帝为第一标准,弑君那是第一重罪,是要诛灭三族的,封建社会,无论是谁敢弑君,都是受人唾骂,并且遗臭万年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