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汉朝相隔五百多年,为何唐朝的诗歌中总是饱含汉朝情结?

2020-10-31 18:33:47 作者: 唐朝与汉朝相

其三,对汉代文士的肯定。

唐朝诗人对汉朝文士积极入世或明智避世分别都有着赞同和欣赏,对那些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的汉人更是感到同情,甚至在诗中引为异代知己。

无论是辞赋家还是散文家、大儒,只要是富有才华的汉人,都在唐诗中占有一席之地,被唐人们歌颂着、怀念着。唐朝诗人对汉人优秀的文学作品充满了肯定。有的便由肯定发展到了继承、效仿。

很多五七言古诗,尤其是初唐时宫廷文人创作的诗歌,都受到汉赋很深的影响。从其诗中宏大壮阔的全景画面、铺陈排比的繁复事物、铺张扬厉的写作手法都能隐约看出汉赋的影子。

汉朝情结对唐朝诗人诗歌创作影响的具体表现

在唐朝诗人的笔下,无论是咏怀心志,还是酬奉赠答,还是指评时事,很多诗句中都活跃着汉朝的人事,这些人事要么寄托着诗人的感情、希望,要么隐喻着诗人不想或无法直陈的时事。

唐朝诗人在选择写入诗中的汉朝人事时,眼界十分开阔。举凡帝王将相、将军豪杰、文坛奇才、才子佳人,乃至军国大事、骚人愁思、边地风光,无一不可入诗,无一不可为我所用以抒一己之情怀。

二、总结起来,唐诗的“汉朝情结”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其一,将本朝直呼为“汉”。

唐朝诗人在写作诗歌时,难免会涉及到本朝的事件、人物,无论是表达赞美之情,还是寓托讥讽之意,诗人们都极少直接采用本朝的名号——“唐”,而是用“汉”来代替。

可以说,在唐诗中,“汉皇”、“汉宫”、“汉将”等词语比比皆是。这其中相当数量的“汉”,并不是在描述汉朝汉事,而是被唐朝诗人借用来代指本朝。

其中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和“闻道汉家天子使”了,这两句里的“汉”都在代指“唐”。

将本朝直呼为“汉”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唐朝诗人们的抒情之作中,而且也出现在唐朝廷臣们拟定的告祭宗庙或神庙的乐章中。

在唐代宗广德年间续造的《享太庙乐章·惟新舞》中就有“汉祚惟永”的诗句,以“汉”代“唐”来表达对本朝的赞美与期许。

这说明,以“汉”来代指本朝,已是为朝廷所认可的一种意识,已经不是单纯的艺术层面的显示,而是带有政治色彩了。

其二,借用汉朝名物指称本朝名物,以示典雅。

在很多情况下,唐朝诗人放弃使用本朝对官职、宫室、地点等的称谓,而选择使用汉朝时对应的名称,从而显现出历史感与典雅感。龙城是汉时匈奴的地名,是匈奴首领们祭天和举行重大集会的地方。

到了唐朝诗人的笔下,“龙城”便成为边地的代称,也用来指称敌人的巢穴所在。王昌龄有首脍炙人口的《出塞》,其中就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

其三,表明自己的心迹、行藏时,比附汉代人物。

唐朝,尤其是盛唐的士子进取心很强,有着很浓的入世意识。他们渴望加入朝臣的行列,指点江山,致君于尧舜。可仕途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出身寒门,无人汲引,那么在朝堂上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所以有很多人将目光投向塞外,渴望立功边塞,在刀光剑影中博取足以封妻荫子的功名。汉朝一些著名的人物,如投笔从戎、立功西域从而封侯的班超,年少请缨、壮志满怀的终军等人,成为唐朝诗人慷慨立志时的绝佳比拟人物。

韦应物《始建射侯》中的“一朝愿投笔”,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情感。

不同阶段汉朝情结对唐朝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

三、唐朝的不同时期汉朝情结对唐朝诗人的创作影响是不同的

初唐诗人们,尤其是宫廷诗人们,沉浸在王朝刚刚建立的喜悦中。他们往往以帝王的诗作作为自己创作的风向标,在唱和酬酢中展现自己的诗才。

当唐初的帝王,尤其是太宗皇帝在御制诗中表达自己以汉朝帝王自比的豪情时,身边的文学侍从在自己的诗中也自然要将当朝皇帝比为创造两汉盛世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