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范蠡的老师有多厉害?计然“七策”强国富家

2020-10-31 00:00:54 作者: 读《史记》:

越王勾践能成功雪耻灭吴,是有许多贤臣谋士相助的,走在台前的有范蠡、文种,幕后的谋士也功不可没。其中的一位就是范蠡的老师计然,他的计策不仅让范蠡辅佐勾践富国强兵,灭吴称霸,而且让范蠡活用到商界,成就一代“商圣”。

《货殖列传》载,计然授范蠡七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计而灭吴国。

计然认为“知斗则修备”。即,打仗前要做好战备。相对于强大的吴国来说,越国太渺小了。要想战胜吴国,必须富国强兵。而且不能急功近利,应慢慢筹划。

怎么富国强兵?计然认为,首先要发展国民经济。

国家要做好年景预测

太岁星在金星的位置时就丰收,在水星的位置时就歉收,在木星的位置时就饥荒,在火星的位置时就干旱。一般说来,六年一丰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大饥荒。

知道年景预测,就会在收成好的年景多种粮,搞好粮食储备,使灾荒年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国家要调节、控制粮食的市场价格

利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来调控市场。他通过研究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出售粮食,每斗价格二十钱,太低,农民赚不到钱;每斗价格九十钱,太高,商人赚不到钱。商人不赚钱,钱财就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不赚钱,田地就要荒芜。所以他认为: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粮价控制在每斗价格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那么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粮食平价出售,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是治国之道。

发展经济要有预见性“旱则资舟, 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就是说,在旱灾之年要预见到旱年之后可能发生水灾,因此要及早资助造船业,以免水灾来临时发生舟船供应短缺;反之,在水灾之年要预见到以后可能发生旱灾,因此要及早资助车辆生产。

“物之理”就是物极必反之理,要准备别人所没有的或想不到的,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据制高点,占据优势。谁能预测到,谁就赢得先机。

积著之理

主张经营高质量物品,应当务求货物的完好牢靠。促进货币流动运行,并以存货多寡预测价格贵贱。物物相贸易,容易腐败的食物不能久存。

懂得“价值规律”,“高抛低吸”

这是计然最让两千多年后的我们吃惊的思想,他认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 贱下极则反贵。”

知道哪些商品是供过于求的(有余)、哪些商品是供不应求的(不足),就可以知道哪些商品价格要下跌、哪些商品价格要上涨(即知贵贱)。一旦市场上出现了畸高畸低的价格,要果断出手:“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从国家的角度,当市场上粮食价格上涨时,国家就用低价抛售粮食的办法(贵出如粪土),把粮价压下来;当市场上粮食价格下跌时,国家就用高价收购粮食的办法(贱取如珠玉),把粮价抬上去。

国家通过这种方法去干预全国的粮食市场,在市场上适时吞吐粮食,以平抑粮价,保护和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发展。

而对于个体经营来说,这是投机的最佳时机,“高抛低吸”,达到盈利。

计然的以上计策被采纳,其结果是“修之十年,国富”。

越国的经济发展了,有了雄厚的财力去“厚赂战士”,于是军力也强大了。终于灭了强吴,称号“五霸”

范蠡辅佐越王洗雪了会稽被困之耻,感叹道: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他功成身退,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朱公就在陶邑住了下来,用计然的计策进行经营,十九年期间,三次赚得千金之财。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大搞慈善事业。儿孙继承其事业,家产”巨万“,成为流传千古的富豪“陶朱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