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官员不轻易见老百姓?

2020-10-28 19:18:08 作者: 为什么古代官

古代官员从来不轻易见老百姓,而是要和老百姓保持一种距离,让距离产生隔膜,让距离产生威严,也让距离产生畏惧。

官民从来就是一对矛盾。官员统治人民,人民对官员产生一种敬畏心理。而官员要想保持一定的官威就要和老百姓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真的爱民如子,和老百姓亲如一家,没事儿就与民同乐,那么,不分彼此的关系就会确立,老百姓就再也不怕官员了。

在这片古老的国土上,从来都是权力说了算。也就是说,权力的施行前提是让人敬畏,也就是让人惧怕。孔子有句话说:“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说的是不能用死来吓唬老百姓,可是前提仍然是“畏”。弱肉强食的时代盛行丛林法则,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法则的制定者,而各级官员确实就是权力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他们背后有朝廷赋予他们的权力,也有很多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甚至可以对一个地方的老百姓生杀予夺。掌握如此大权的官员何必非要向下看呢,向下看又不能得到好处,除非需要向下看的时候才会向下看。

当朝廷大员视察的时候,有舆论宣传需要的时候,官员就要亲民了,就好比美国只有大选的时候总统才会亲民一样,因为那是政治需要,涉及到自己的仕途,就一定要做,而且要亲力亲为。没有这种需要的时候,官员们大多高高在上,在自己的府里享清福,或者只是往上看,巴结比自己更大的官员,还要找人买资源,请客送礼,以求得到大官的接见。而大官接见下级官员也是要看人脉、看送的礼物和钱财的,必要的时候要进行竞价排名,然后依次接见。

如此一来,整个权力链条上的节点就出现了问题,他们只对上级负责,对自己负责,而不会对治下的老百姓负责。平时不和老百姓沟通,出了事才去治理,就好比处处打补丁,最后还是弄得满身补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更别提防患于未然了。

唐朝魏征对李世民做的关于君民的比喻恰如其分,君就好像舟,民就好像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是,没有说各级官员像什么。其实,各级官员和皇帝都在一条船上,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利益把他们捆绑在一起,谁也跑不了。有时候又有些例外,亡国了,君就不在了,而官员却可以转向,可以投靠新朝廷,继续做官;人民也还是人民,继续做老百姓。即便亡了国,官员仍然可以投靠新主子,老百姓还是老百姓。看清了这种历史规律,老百姓们就不管谁做皇帝了。只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就是好皇帝,反之就是坏皇帝。

只是,不管哪朝哪代,上行下效是少不了的。皇帝不随便见官员,官员也不随便见老百姓。距离产生威严,产生敬畏,也使官民矛盾在很多时候变得不可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