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一辈子"国家干部"的白居易,为何到50岁才买得起自己的房子?

2020-10-20 18:29:50 作者: 当了一辈子"

二、 白居易是真的贫苦吗?

《卜居》:"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居,未如硕鼠解藏身。"白居易在诗中说自己在京城为官二十余年,但还是没有立身之所。所以他羡慕其了蜗牛和老鼠,随处皆可栖身。在他的诗中,不乏许多关于俸禄的记载。高官厚禄的他,是何原因无法落户京城?

1. 职位经常变动

自越职谏言之后,白居易先后担任过江州司马、忠州刺史。今西陵峡的"三游洞",便是白居易和其弟白行简和元稹一同游玩的遗迹。而后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当地也颇有政绩。但他的迁官之路,并未就此结束。

杭州离任后,又在东都洛阳担任官职。并在当地的履道里购置了一套房屋。之后又左迁至苏州刺史,直到他五十五岁的时候才回到京城担任秘书监一职。虽然远离京师,但薪酬却并未曾下降。

比如任职江州时,他的工资是"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任职洛阳时"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这可谓是雷打不动的固定资产,每年都有数百万的收入;担任太子少傅的他"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虽然是虚职,但却什么也不用做。他自己评价道"贫赖俸优饶"。

白居易自京城迁出后,从未在一个地方长期任职。而苏杭、浙东之地又远离京师。自己的家人也常伴其左右,自然也是没有必要在京城买房。等到什么时候回到京城,再购置庭院也不迟。

2. 心境的变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从离开京师以后,白居易也逐渐的看清了自己。他本想靠一己之力,能够辅佐君王治理天下。但显然,他的愿望从不被人认可。此后,他只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

于是,便开始了自己游山玩水的惬意生活。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先讲述了弹奏琵琶之女的独门绝技与其悲哀的人生际遇,从而隐晦的写出了当时社会的民生凋敝郁郁不得志等不合理现象。

这其中既有作者对其命运的慨叹,又饱含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忧愁和他本人的夙愿。在此时的作者,大抵已是不再追求于人生的得失。他自己在官场上不得志,而后又因为母亲的以死相逼而娶得不爱慕的杨家女为妻。

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更何况是在唐朝如此开放之时期。当自己的家庭不幸福,不和睦高官厚禄的白居易自然会去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在作此诗时,伴其身旁的正是些许青楼女子。

通过"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此句,也可以看出当时诗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抛去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之外,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小资阶级纵情山水的画面。为官一方的他恣意玩乐。好不洒脱。

就如同现代人一样,赚的多了开销自然也会大,正如其自己所言"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他在各地为官时,均采取"无为而治"的为官之道。在现在的庐山香炉峰以北的地界,仍然有其为与僧人交游而建造的草堂。

3.并不是真正的贫困交加

如同白居易等人所说的生活困苦,只是相较于他们那个阶层的人而感言。就像东晋的陶渊明不停的说自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殊不知他是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做出的决定。即使这样,他不做官也照样能够有收入。

白居易更不必多言,现在有许多人说古代的文人大都生活困难,成为难题。也有许多人将在北上广买不起房与白居易等相提并论。但白居易在诗中所晒的工资单,岂是普通人一生收入所能及。

"文人骚客",这其中的"骚",不止是舞文弄墨。更深层的意思是"牢骚",如果他们没有满腹牢骚之言就没有文坛上的辉煌与精彩。举个例子,与白居易同时代的韩愈,他在京城中买房后便感叹道"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在诗文中所述的内容,不过是其对当时不利于己环境的惆怅罢了。

结语:

白居易在"官应老病休"辞职以后,其实是购置了很多房产与田地的。"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透过其晚年的作品便可以看出他当时的田产分布是非常广泛的。所以说,千万不要相信古代名家的困苦,因为他们的难处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对他们来说,远离权力中心,便是自己最大的悲哀。其俸禄是远远高于当时的百姓和绝大部分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