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唐朝:胡风盛行,经济支撑,羊肉独领风骚成为硬通货

2020-10-16 12:51:57 作者: 舌尖上的唐朝

从上面的讲述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养羊业经历了一个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的范围由原本的民间扩大到了官营,喜欢的人从原本的西北少数民族扩展到了唐朝绝大多数人员。

羊肉在唐朝地位崇高,深受唐人喜欢

这就说明羊肉在唐朝的地位之高,而作为主要提供这一肉料的牲畜——羊在唐朝必定是要被大量消费的;如此庞大发达的养羊业,背后的支撑一定是国内巨大的消费量;而这样的消费量,从皇家、达官贵族、百姓这主要几个方面想必会体现的淋漓尽致。

皇家贵族也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唐朝的皇家本身的血统里,就是带有少数民族的;所以在他们的日常饮食当中,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会占据一部分重要内容;唐朝关于皇家吃羊肉的记载是相当多的;比如说,太子李承乾就很喜欢突厥的风俗,他甚至在皇宫里用佩刀将煮熟的羊肉割下来大嚼大吃,不得不说很符合后代梁山好汉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习惯。

唐肃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曾经和他的父亲唐玄宗一起吃羊腿肉;武则天喜欢冷修羊喜欢到冷修羊称为“珍郎”;以后唐小朝廷为例,每天需要两百只羊,以此为基数计算的话,每年大概需要72000多头羊;由此扩大化,就可以看出整个唐王朝皇家的用羊数量之巨大。

羊肉是回赠佳品

有人就会很好奇,只是皇家的人吃,就会消耗这么多的羊吗?当然不是啊,事实上,唐朝统治者每个月还会给皇族亲王们提供以羊为主的肉料;还要宴请藩王,尤其是西北少数民族的藩王,羊肉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资料记载,显庆年间接待一个于阗王,就剩下了几十至百头的羊;更何况唐朝那么多朝代来朝贡的藩王又不止那么几位,所以说在招待藩王的时候,羊所占的数量是非常大的。由此也能理解,整个唐王朝皇家用羊数量为什么那么大了。

再来看一下官吏食用羊肉情况,要知道当官都是有俸禄的;《唐六典》记载,从亲王到五品官之间的官吏都要给肉料,而羊肉就是最主要的肉料;从亲王到二品官,每个月是二十头羊和六十斤猪肉;三品官呢,是每个月给十二头羊,没有猪肉;四品官和五品官每个月给九头羊,同样也没有猪肉。

羊肉成为硬通货

唐朝统治者还额外每天提供三只羊给五品以上的各个官员;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些羊肉要是换成自己吃肯定是够了,但你都不知道这些官员爱吃羊肉爱吃到哪个地步:这些肉料完全不够吃,甚至因此还产生了一个官员之间送养的现象。

不像现在一样贿赂官员送钱或者说豪车房子什么的,他们送羊,很有意思吧;而且当时的官员在摆宴席、互相赠送礼物的时候都主要以羊肉为主;这就是说,羊肉在唐朝已经成为类似于黄金这样的硬通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羊的消费量。

开放风气,繁荣经济使羊肉消费进入百姓日常饮食中还有由于唐朝开放的风气,经济的繁荣,所以,有大批的少数民族人民,会选择来到唐朝境内发展事业——或许是做买卖或者是做官;而随着大批的胡人入境,他们原本的饮食习俗刺激了中原羊肉的消费。在这种风气的推动下,羊肉进入唐朝百姓的日常饮食中也是非常自然的。

而原本的汉民族在之前的民族融合过程当就已经开始偏向并融合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餐桌上羊肉比重开始上升,羊肉的消费量也直线上升;根据《太平广记》当中的记载,民间百姓在亲朋好友聚会、小孩的满月酒之类的时候,就会选择杀羊招待前来赴宴的客人。而唐朝羊肉消费市场的庞大甚至还促进了屠羊业的迅速发展。

小结

总的来说,羊肉是唐人最爱的食材之一,羊肉的消费量也是巨大的,羊肉之所以受到唐人的喜爱是多方面叠加因素造成的,首先,南北方民族的交融,促使中原本土饮食结构不断调整、改变,特别是胡风、胡食的盛行,羊肉也成了唐人的最爱;再者,唐朝统治者带有一定北方少数民族的血统,而统治者本身的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民间的喜好;最后,社会的开放风气,促使大批的少数民族来到唐朝境内,带来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周围环境的改变也促使汉族人民饮食习惯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