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舆服",不得不提起北宋的后宫等级制度

2020-10-13 20:05:18 作者: 谈起"舆服"

以冬祭为始也最隆重,冬季属水行,其色尚黑,春季为木行,其色尚青。

其次从婚礼来看,男女之结合,为阴阳之结合,而黑色代表至阴,故在古代女性之礼服较多用黑色系统的皂色。三、后宫妃嫔等级权利的控制

服饰等级涵盖了北宋皇族到士庶阶层顺序分类,其中也包括后宫妃嫔的等级思想。北宋在选择皇后和妃嫔们重点看重的是礼仪和规章制度,一般把门第看的尤为重要。

北宋后妃多出身名门望族,有较高的政治素养。道德的效力在中国古代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法律要高,也比法律更具有制约性。

后妃大多数出身名门望族,受过很好的女德教育,懂礼守法,读过史书经集。

北宋的朝臣如司马光等重臣认为历代皇帝能很好的治理国家,除了皇帝本身的才能,还与后宫的妃嫔们的德育有关。

所以对后妃德育方面的重要性有清晰和理性的认识,祸起萧墙,后院起火是有过历史真实发生的事件。

宋代儒学强调男尊女卑,北宋后妃品性温良与宫廷教育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女则是宋代名门望族中女子必须学习的课本,这给不逾越礼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限制宫廷内外联系,以防祸乱。后妃不得与外界亲戚在政权上的结交,规定外戚也不能随便出入后宫,对为宫廷向外私自传送消息的人严格处罚,防止后妃勾结朝中大臣危害朝政。

宋神宗在位时,太皇太后就因为让弟弟入宫看望而被神宗责罚,下了逐客令,这个口子不能开的,可见后宫的制度是多么的严格,即使身为皇太后也不能不遵守。

北宋还通过削减宫廷开支费用来限制后妃结交朝臣的可能性。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但北宋政府对外戚有这样的规定,不允许外戚干预朝政,不允许统领军队。

外戚不得任文职,也就不能身居要职,自然而然也无法形成类似于朋党的祸乱。

为避免外戚擅权,明令禁止外戚出任重要的职位,同时规定外戚不得随便与朝廷官员往来,也不允许利用与后妃家族的关系从中谋取官职。

北宋在选后立妃上有着自己一套的标准,朝廷大臣会严格监督君主遵守标准。对后宫的人数也有限制,像前文提到的皇后一人,妃子四人等。

要按古代礼仪规制把后宫之人划分等级,并且规定每个等级的人数。北宋皇帝为了防止后妃祸乱朝政,稳定朝廷内部正常的会议秩序,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宫闹制度。

宫廷内部管理机构的权力划分,使得宮阐制度的巿常运作程序化、系统化,为了保证这一制度的顺利实施,统治者又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对后妃进行严格地防范。

这种严密细致的法律制度,北宋后妃很少会搞乱政权,扰乱朝局。

北宋出台严密的法律还有一点原因是北宋的后妃多少是可以参与朝政的,这就不得不进行严密的监督监察体制,避免武则天时期的出现。

在后宫的服饰上也要显得正式、庄重得体,时刻要体现到礼法制度,贯彻执行下去。前朝后妃临朝听政,多依靠信任自家亲系,导致出现了外戚扰乱操纵朝政的局面。

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遗祸无穷。宫阐制度对垂帘时期后宫妃嫔的监督主要指行政机制的制约和士大夫的监督和抵制,如果缺少良好的监督制约机制去维系法制,则很容易发生违反法律法规的事件。

北宋对后宫进行规制的目的就是通过法律规定来规范后宫女主的行为,严防出现女祸之事,使之能够在国家政局需要的时候更好地完成皇权的平稳交替,稳定政局。

并且在后妃的日常活动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并且设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规制,使得北宋的宫闱制度更加系统化、法制化。

北宋统治者通过严密的宫阐制度限制后妃参与朝廷政治,尽可能的将后妃的日常活动控制在宫廷范围内,只有在国家政治需要的时候,才允许太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