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都不愿出仕,但他为何向司马昭要了个官当当?

2020-10-12 10:32:24 作者: 竹林七贤都不

说到“魏晋风度”,不得不提到“竹林七贤”。

魏晋时代,是政治上相对混乱的时代。而魏晋的名士们在政治思想上多崇尚老庄“无为而治”,“托杯玄胜,远咏老庄”、“以清谈为经济”,行为上表现为率真、坦荡、放浪、淡定、自然、旷达,不愿意出仕做官。但作为“魏晋风度”的核心代表人物分别有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等,而“竹林七贤”只是“魏晋风度”代表之一。

而我们之所以能够记住“竹林七贤”,与他们在生活中好酒这一生活习惯休戚相关。

竹林七贤,为分别为“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因“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世说新语》)

在魏正始年间(240-249),这七个老小子,就常常相聚在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的某个竹园子,肆意酣畅。肆意酣畅,这词好!他们把酒都喝到什么程度呢?就和大家说一下。

刘伶,在《晋书》里有一个典故:(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后世,辛弃疾有“醉后何妨死便埋”的诗句,用现在话说,我喝死了,你就直接就地埋了我。他竟然还写了一篇《酒德颂》,称,“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唯酒是务,嫣知其余……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慌尔而醒……俯观万物之扰扰,如江汉之载浮萍。”

阮咸,酒喝多了,能和猪一起喝酒。而他的叔叔阮籍喝酒更是厉害了,阮籍邻居家有一个容貌漂亮的少妇,她在酒垆旁卖酒。阮籍和王戎常常到这家主妇那里买酒喝。当年喝酒不像现在,得备些好菜。他们买了酒就直接在边上直接开喝,那天阮籍喝醉了,也就睡在那位主妇身旁。那家的丈夫起初特别怀疑这人酒鬼阮籍,探察他的行为,还好没有发现他有别的图谋。

竹林七贤这帮人都是不愿意做官的,但这个阮籍一听说步兵校尉衙门藏着好酒,就管司马昭要这个官当,后世称阮籍为阮步兵。

老丁虽是一个好酒之人,不但做不到喝酒每次都能“肆意酣畅”,自然更达不到“竹林七贤”这种荒唐不羁、玩世不恭的精神状态。某一日,老丁在酒后却也写下了一首诗,现辑录以下:

《竹园里》作者 丁金龙穿过那些陈旧的朝代抵达竹园那具有魏晋风骨的竹林早已荡然无存,在岁月的砍刀之下寻不到那七个曾经在竹园里喝酒,呤诗,扶琴唱歌的嫉世男人,或早已化蝶在清风里或作蛹在泥土下走进竹园那寂静的无声里唯有小虫时而唱起不知是否阮咸那年唱的调今只见村妇背一把锄头挖几棵嫩笋或蒸或煮,下酒正好

解读:这首诗好,好在能在历史与现实中自由穿行,而且透亮。“穿过那些陈旧的朝代/抵达竹园/那具有魏晋风骨的竹林/早已荡然无存,在岁月的/砍刀之下”,先是写竹园,是现在的竹园,诗人走进竹园,诗人希望寻找魏晋时的的竹园,这里蕴藏了一种精神,也就是诗人希望寻找一种魏晋风骨的精神。但竹园已经不是魏晋时的竹园,在“岁月的砍刀”下,这个比喻用得厉害,竹园是被砍掉的,有一种速度,一种来不及挽留的速度,消除那种缓慢的流逝速度,这更见力,也更让人产生疼痛的感觉,仿佛会感到那岁月的刀,用得非常棒。

诗人来此是来寻找的,既然竹园已经不再,那竹园里的人,“寻不到那七个/曾经在竹园里/喝酒,呤诗,扶琴唱歌的/嫉世男人,或早已化蝶/在清风里或/作蛹在泥土下”竹园里的人也消失了。已经成为了历史。回想遥忘历史,竹园里的人已不知所踪,是化了蝶,还是依然是蛹尚没化作蝶?接着又回到现在的竹园,“走进竹园/那寂静的无声里/唯有小虫时而唱起/不知是否阮咸那年唱的调”,竹园现在寂静,小虫时而歌唱,这又让人想起历史上竹园的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