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司马懿为何要撤退?诸葛亮身后的两个“书童”起了关键作用

2020-10-10 16:57:18 作者: 空城计司马懿

文/纪布

话说,关于三国的那些故事,从古代开始就一直被人津津乐道,正如在小说《三国演义》开篇中说的那句话:“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古今,芸芸苍生,不正是这样吗?

在《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的势力与所处的局势可谓错综复杂,各类英雄豪杰,能臣武将更是明争暗斗,其中所隐藏的智谋、计谋,更是让很多后人深感前人的智慧无穷。

当然,如果要说在《三国演义》中最具“智慧”的代表人物,那么以诸葛亮的声望与实力,绝对稳坐第一把交椅,倘若没有他,也许“三国”会成为“双雄”争霸了。即使抛开小说不谈,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与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淡然抚琴的卧龙先生

鲁迅老先生曾用一句话评价过《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欲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多智,近似妖”,咱们先不谈刘备,今天咱只谈主角诸葛亮。诸葛亮多智,人尽皆知,但在真实的历史上,他其实并没有那么“神”。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令人津津乐道的谋略,但最为精彩的,当属令无数人为之惊叹的“空城计”。

诸葛亮仅凭着两个书童与一些老弱病残就吓退了司马懿的百万雄兵,而且还对智谋超群的司马懿心理拿捏的异常准确,细数《三国演义》中的那些一流谋士,也就只有“卧龙”诸葛孔明可以做到。

司马懿

“空城计”这一出好戏将诸葛亮的智谋展现的可谓淋漓尽致,同时也衬托出司马懿的“疑心”与“愚蠢”。曾有很多不明其中深意的朋友们这样说过:“司马懿真是‘傻’啊,千载难逢的机会你不抓住,要是我,直接让身后的百万大军踏破城池,活捉诸葛!”这话说的是没错,也非常霸气,但是,这完全没有考虑过严重的“后果”!

司马懿一点都不“愚蠢”,相反,他是最聪明的!客观的讲,他是整个三国中受益最大的赢家,换而言之,司马懿是三国争霸中的最终胜利者。

这样一个懂得隐忍,野心勃勃的能人,怎会嗅不到如此难得的机会,他怎么可能不心动?司马懿知道,当今天下,只要诸葛一死,那么再无任何人可以与自己争雄,整个三国将尽归司马氏所有,只不过,现在时机还未到,还有人能够制约他的生死。

司马懿

在三国的中后期,司马懿可以说是整个曹魏集团的重要谋士。在曹操生前,对此人也是非常忌惮的,不敢委以军权重任,只是让他担任自己儿子的老师,好在曹操可以压制得住他,他也不敢有啥大动作。

作为一名“外臣”,能被曹操如此看重,并安排在身边,足以证明其出众的能力。曹操何许人也?人中豪杰啊,能识人,会用人,秉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让司马懿“人尽其才”。

不过,对于司马懿,老奸巨猾的曹操还是为后代留有后手(制约司马),别人不知道,但诸葛亮早就看穿了这点,所以,他才敢冒险使用“空城计”这个险计。因为他知道,此计仅对司马懿有特效,对其他人都不管用。

诸葛司马心有灵犀

诸葛亮使用“空城计”是因为马谡失去街亭所致,街亭无论对于蜀军还是魏军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蜀军更甚。街亭一失守,蜀军大为被动,驻防之处,兵力空虚,面临着无兵可守之绝境。

司马懿率数十万重兵,兵临城下。而此时,在城中包括诸葛亮在内,仅有不到千人(老弱病残)。面临如此绝境,诸葛亮并未慌张,他命步卒大开城门,自己则在城楼“悠然”抚琴,表情自然,身后还站有两名“书童”。司马懿看情境,深思许久,“吓得”直接退兵。

很多人认为,“空城计”能够成功,全都归功于诸葛亮,因为他的从容不迫与临危不惧,虽然他们说的对,但并不完全对。实际上,“空城计”之所以可以成功,主要功劳还是得归功于站在诸葛亮身后的两位“书童”。这是为何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