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何意?诸葛亮怎么利用自己的死来算计司马懿?

2020-10-05 20:07:56 作者: 死诸葛走生仲

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他的这次北伐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的,为了解决粮草不继的问题,早在去年年底,粮草和大军就在斜谷口聚集,而且诸葛亮领军到了五丈原之后还实行屯田制,为的就是不能让粮草拖后腿。

但即便做好了粮草的准备,诸葛亮还是希望能够速战速决,只不过他的对手司马懿则喜欢坚壁不出试图拖垮蜀军。诸葛亮在一次次挑战得不到回应的境况下,让人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女人的行头,包括女人的衣服、头巾等等,以此羞辱司马懿像个女人一样。

但诸葛亮的行为根本没有对司马懿产生影响,只不过魏军将士群情激奋,司马懿不得不耍手段压了下去。

总之,司马懿就是不应战,他不应战并不是怕了诸葛亮,而是在寻找最佳的机会,他曾数次打听诸葛亮在军中的个人情况,比如睡眠质量、饮食情况等等,从使者的一些回答中,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他对身边的人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在司马懿看来,只需要等到诸葛亮死了,他就可以挥师进攻蜀军。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坚壁不出,并时时关注诸葛亮的身体状况,到了这一年的八月,即234年的八月,诸葛亮和司马懿已经僵持了百日之久,而诸葛亮也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关于诸葛亮的去世,《三国志》中记载的比较简略,只有这么一句话:“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就这样,诸葛亮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他的一生真正算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三国志》对于诸葛亮去世后,蜀军如何安全撤离并没有记载,而在成书时间晚于《三国志》的《汉晋春秋》中,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记载了一个死葛走达的故事,即民间传说中的“死诸葛走生仲达”,这一段故事也被司马光采纳,写进了《资治通鉴》中。

故事说的是诸葛亮在临终之际,对军中事务做了妥善的安排,他要求秘不发丧,让杨仪和姜维整顿军马有序撤退。

诸葛亮的死对于司马懿来说绝对是一个机会,而他也得到了诸葛亮的死讯,然而他素来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就怕诸葛亮诈死骗他出兵,不过司马懿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出兵,就在这个时候,蜀军旗鸣鼓,看起来像是要进攻魏军。

并且,姜维根据诸葛亮的安排,将事先雕刻好的诸葛亮木雕推出来乘坐诸葛亮的专用马车,使用诸葛亮的专用仪仗,远远看去,确实是诸葛亮在领军撤退,司马懿见到如此更加确定之前传出的诸葛亮死讯是假的,因此他撤军,并没有追赶蜀军。

等到蜀军退到了斜谷口,才正式宣布了诸葛亮的死讯,按照诸葛亮临终前的交代为他发丧、安葬。这个时候司马懿才知道自己又被诸葛亮摆了一道,他没有想到诸葛亮连自己的死都能利用起来对付他,他只能感叹:“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也因此,民间开始流传“死诸葛走生仲达”的故事。

这段记载应该是真的,纵观古代历史,不只有诸葛亮这样的将帅在出征的时候选择秘不发丧,就是很多皇帝去世后,也是秘不发丧,为的就是不引起动乱,让一切按照原来的计划有序进行,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像诸葛亮这样的军中主心骨,他的死亡能左右很多事,因此才格外的谨慎,才有了这样的秘不发丧。

有意思的是,《三国演义》对于诸葛亮的秘不发丧有了更精彩的描述,说是诸葛亮临终之际将军中诸事安排妥当,又给刘禅写了遗表,又叮嘱杨仪要秘不发丧,诸葛亮对杨仪说:

诸葛亮这个将星是北斗七星,一旦诸葛亮去世,北斗七星势必会坠落,这就等于告诉了司马懿自己的死讯,因此,为了迷惑司马懿,瞒住自己的死讯,诸葛亮在决定秘不发丧之后,要让自己的将星不坠,怎么才能不坠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