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将的枪杆为何要用木头做,明知容易折断为何不用铁?

2020-10-05 09:39:42 作者: 古代武将的枪

从话上可以看到,是单手持枪,另一只手抓着马缰绳控马冲锋,这不仅是中国古代武将这么做,欧洲骑士也一样是单手持枪冲锋。自己想想一下单手托着3、40千克的长枪,就是托的动,能托多久?就算找举重冠军来托着,能坚持半小时不?一场战斗半小时绝对打不完吧?就算你麒麟臂,能托一天都不累,骑在马上一侧多出3、40公斤的重量,你如何保证马跑起来不会侧翻?

古代的兵器发展前期主要是以刺为主,枪是用来刺对方的,而不是用来砍对方的。所以从这来看,既然是刺对方,那么肯定对枪头的硬度和尖锐度要求高,对枪杆的要求就不会那么高了。

但是明知道用木头做的容易折断为何不用铁呢?

在史书中就有记载,程咬金为救裴行俨,被敌人刺在了肩膀上。程咬金一把折断枪杆,反手一枪刺死了对方!

这些兵刃大多十分沉重,动辄七八十斤甚至数百斤,使用者都是神力。以现在的思维来看,当然知道那是说书的瞎编,不过小时候把这些挂在嘴边,还是觉得很爽。

大概九岁的时候,我买到一套武侠小说《宝剑金钗》。熟悉旧派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这是民国武侠小说家、奇情派代表王度庐的“五部曲”之一。这套书最知名的当属曾被李安改编成电影的《卧虎藏龙》。

古龙对王度庐评价极高,认为他的奇情风格对新派武侠小说影响最大。不过年少的我可对王度庐的作品没兴趣,嫌情节太寡淡不热闹,打斗场面太少,武功也不花俏。最没意思的是兵器,比如频频出现的白蜡杆子长枪。

就以明清年间,应用最普及的长枪来说,普通士兵的长枪,枪杆最短也要一丈长,枪头也要在三寸到七寸间。倘若全改成用铁制,重量少说也几十斤。一队队长枪兵,每个人扛着这么重的家伙冲锋,跑得慢不说,恐怕还没和敌人死磕,就要累的气喘。

放在武将身上,“纯铁长枪”就更成了累赘。脑补一下古代武将纵马持长枪冲锋的画面就知道,基本是一只手端长枪,一只手抓着缰绳。倘若手里的家伙,是几十斤的铁长枪,就算这武将天生神力能端住,战马恐怕也扛不住。特别是古代的骑兵战,往往要来来回回反复冲锋,扛着这样的重武器,没几下就要把战马累趴。

1、木头取材容易。中国铁器出现的很早,但真正开始发展是在战国时期。之前冶铁技术不够发达,铁器是贵重物品,“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西汉初期,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铁器再次成为“限量供应产品”,可以说铁器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上,都是稀缺物品。

2、木头轻巧,铁器偏重,对使用者的体力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影响灵活性。

3、中国古代冶铁技术没那么发达,纯度不够的铁器容易断裂。

4、木头柔韧性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弯曲,但铁的柔韧性就没那么好了,基本上是硬碰硬的。

5、中国古代战争基本上是发生在北方,冬天特别冷,木头的枪杆没那么冻手,但铁的枪杆在冬天就很可能没法使用了。北方的朋友,可能小时候都有类似的经历:冬天的时候,用手指沾水触摸冰冷的铁器,手指就会冻到铁器上。

所以,冷兵器时代,倘若把木枪杆换成铁枪杆,遇上大小战争,基本就是没开打就先缴械的节奏,万万打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