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为了达到对韩非渴求贤才的目的,他又是怎么做的?

2021-08-27 18:44:33 作者: 秦王嬴政为了

  秦王嬴政自从亲政以后,更加刻苦地读书学习了。有一天,他看到了两篇文章,一篇叫做《五蠹(dù)》,另一篇叫做《孤愤》。他一下子就被这两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了,一连看了好几遍,看到高兴处,甚至还拍案叫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五蠹》中,作者把五种人列为国家应该严厉打击的对象:

  首先是儒家学者,他们宣扬过去的仁义道德,怀疑当今的法律,动摇君主的决心;其次是四处游说的纵横家,利用谎言进行欺骗,为谋取私利而出卖国家利益;还有墨家的游侠们,携带刀剑行走天下,随意触犯国家的法律;此外还有国君身边的近臣,搜刮钱财,造谣诽谤有功的人;另外就是那些到处经商的人,他们为了挣得不义之财,囤积居奇,剥削农民。

image.png

  这五种人,都是国家的害虫,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应该对他们严厉打击并消灭。

  秦王嬴政一边看,一边感慨地说:“要是能结识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一直陪伴在秦王嬴政身边的李斯开口说道:“大王,我认识这个作者,而且还很熟悉。”

  嬴政非常兴奋,急忙问:“他是谁?他现在在哪里?”

  “禀告大王,他就是我的同学,名字叫韩非,是韩国的公子。”

  “你再为本王详细地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好吗?”

  “韩非和我同时都在荀子门下学习过。他学习很刻苦,知识也非常渊博。韩非赞同管仲、商鞅(yāng)的法治学说,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主张依法治理国家。理论核心是法、术、势的结合。”

  知识链接

  ◎韩非: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与李斯都是荀子门下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的缘故而不善于言谈,但是写的文章却很出众,著作很多,都收录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荀子:战国时期赵国人,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主张“性恶论”,一生中著作很多,被后人收录在《荀子》一书里。

  秦王嬴政更加感兴趣了,又问李斯:“什么是法、术、势?你再仔细给我讲讲。”

  李斯回答道:“‘法’就是要依法治理国家,法律必须严明。韩非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法令,或有法不依,那么就是尧舜那样的贤君也不能管理好国家。他认为在法律面前,应该人人平等,贵族、大臣也不能有特权。只有实行法治,百姓才不敢犯上作乱。”

  秦王一边听一边思索着:“依法治国,的确不错。一个国家要是没有法律,一定会大乱的。”

  “那么‘术’呢?”秦王嬴政让李斯继续讲下去。

image.png

  “‘术’就是国君要有治国的谋略和手段。他认为国君应该头脑灵活,根据具体的情况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

  秦王不住地点头,赞同地说:“这话说得也很有道理。时期不同,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也要不同,比如现在,本王要采取的治国方略是要努力兼并六国,做事的重点是对外,是军事作战。如果将来统一了天下,那么治理国家的重点也要有所变化。”

  李斯趁机恭维秦王:“大王您的头脑确实非常灵活,制订的方针策略也十分英明,所以不久的将来您一定会一统天下的。”

  “你再讲讲‘势’。”秦王没有在意李斯的恭维,他此时的头脑里、心里想的全是关于治理国家的策略。

  “‘势’是指君王的权势。韩非主张君王要有权势、权威,要令出即行。君王如果没有权威,国家就会群龙无首,也会乱了套的。”

  “他的这些治国主张真是太好了,与本王的想法不谋而合。李斯,现在秦国正需要这样的人才,你一定要想办法,把韩非请到秦国来!”秦王嬴政的眼中充满了渴慕和急切。

  李斯俯首说:“大王这样重视人才,我一定会为大王想办法。不过,韩非是韩国的贵公子,性格孤傲,为人清高,不太容易请动。”

  秦王嬴政急忙说:“只要他肯来,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我们不惜重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