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开国皇帝为耶律大石,历三世三帝二后,享国八十八年

2020-12-10 06:04:28 作者: 西辽:开国皇

  西辽(1124年~121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历三世三帝二后,享国八十八年。亦称哈剌契丹或黑契丹,第二个契丹王朝。

  西辽的建立者耶律大石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原本效力于天祚帝,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称王,到达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回鹘城)建立根据地。

  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登基称帝,号“菊儿汗”,群臣又尊汉号为“天祐皇帝”,建元延庆,西辽正式建立。耶律大石建国号为“辽”以此表示继承辽朝,因区别耶律阿保机所建的辽国,故被称为西辽,或西辽国。

  随后耶律大石向西域、漠北、中亚等地区扩张,建都于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在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后称霸中亚,威名远播至欧洲。突厥语和西方史籍称之为哈剌契丹(Qara-Khitay)或喀喇契丹。

image.png

  建立与兴盛

  宣和六年(1124年),耶律大石率铁骑二百,乘夜离开天祚帝大营,一行人风餐露宿、穿越沙漠,到达辽朝北疆重镇——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可敦城。此时耶律大石的号召是重建辽朝的山河,“救君父、济生民”,也因此受到各部的支持,于是得到精兵10000余人,同时设置官吏,编列排甲,具备了器具仪仗,初具一个小型政治实体的雏形。

  之后,耶律大石开始西征,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征伐,绍兴二年(1132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在叶密立城登基称皇帝,号菊儿汗(或译为古儿汗,意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汉尊号“天志皇帝”,建元“延庆”;绍兴四年(1134年),大石定都于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改国都名称为虎思斡耳朵,并改年号为康国元年。

  在绍兴元年(1131年),为了剿灭耶律大石所代表的大辽残余势力,金军元帅完颜宗翰发燕云汉军和女真军一万人北攻可敦城;又发燕云、河东民夫运粮随行。金军的这次远途奔袭根本没有与耶律大石的军队接触便因为沙漠的阻挡而以失败告终,《大金国志》记载:“可敦城自云中由猫儿庄银瓮口北去,地约三千余里,尽沙漠无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胜计,车牛十无一二得还。”

  康国元年(1134年)三月,耶律大石以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刺为兵马都元帅、敌刺部前同知枢密院事萧查刺阿不为副元帅、茶赤刺部秃鲁耶律燕山为都部署、护卫耶律铁哥为都监,率领70000骑兵东征金朝。出征部队举行誓师大会,按契丹礼俗以青牛白马祭天。但是东征部队和金兵一样被沙漠和气候阻挠:“行程万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

  西辽的此次东征虽然徒劳无功,但是引起了金朝朝廷的注意。金天会十三年(1135,西辽康国二年),金熙宗命完颜宗翰再征西辽。这次天时地利有利于西辽,金军进入沙漠后,被西辽的伏兵多次攻击,共三昼夜,胜负未分。金军粮草断绝,人马冻死很多。副将外家得本来是契丹人,得知父兄妻子都在西辽军中,率部下反正。金军在西辽军和反正军的夹击下,大败而归。

  西辽在西方的扩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东方也击退了金军的进犯,王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西辽整个社会安定,“军势日盛,锐气日倍”。

image.png

  1137年西辽又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向外扩展。耶律大石的铁骑几乎踏遍了整个中亚,无论是西喀喇汗王朝,还是塞尔柱土耳其帝国,或者花剌子模王国,都被他一一征服;高昌回鹘、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及花剌子模也先后臣服于强盛期的西辽。

  他在西域大力推行汉文化,汉字是西辽主要的官方书面语。不仅不量重用汉人工匠,还广泛传播中原的生产方式与技术工艺。在宗教方面,耶律大石也展现出极大的宽容性,无论伊斯兰教,还是佛教、景教、拜火教,都可以在他的帝国里畅行无阻。

  耶律大石的西征事迹被传到欧洲,正逢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于是在欧洲流传着东方世界有一位神秘的祭司王约翰,是基督教的捍卫者。俄语、阿拉伯语、拉丁语和古英语中中国的发音类似于“契丹”,都是受耶律大石西征的影响。而耶律大石的名字也成了西辽帝国的代称,在耶律大石死后,金、西夏、南宋等国家对西辽的后代君主皆称为“大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