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什么官职?为什么大家都叫他“李中堂”?

2021-01-14 15:27:44 作者: 李鸿章是什么

  李鸿章是什么官职?为什么我们都叫他“李中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同看一看。

  "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突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热气儿。在场众官员吓懵了,杨七和杨巴匆忙跪下,谁也不知中堂大人为嘛犯怒?"

  这一段呢,是节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的一段,信任不少人在中学课本上也都学过,这中堂大人指的天然是李鸿章了。那么就有人问了,我们也都知道,这曾国藩被称为"曾文正"是由于他的谥号为"文正",那李鸿章被称为"李中堂",这"中堂"二字又是有何说法,到底是指官职呢仍是其他?

image.png

  本来"中堂"这个称谓最早是出现在唐朝,其时唐随隋制,沿用了三省六部制,这"三省"呢,别离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而办理这三个部分的人就被人们称之为丞相。

  丞相们需求常常在一同协商朝政,他们平常协商的当地被人们称之为政事堂。起先,中书省与门下省职权相对较大,相当于最高决议计划组织,尚书省相当于最高执行组织。而门下省虽是与中书省共商国议,但还担任检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这个封驳之权乃至可以驳回皇帝朱批过的策令,这样一来就导致了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所以这一问题需求处理。

  由于政事堂刚开端是设在门下省的,所以到了公元683年的时分,武则天指令要搬政事堂,其实也是为了处理行政效率低下这一问题,所以政事堂又从门下省搬运到了中书省。正是由于这些丞相们整天都需求在这儿处理政务,所以后来人们就把这儿叫做中堂。

image.png

  这便是中堂开端的由来。

  而宋朝是以枢密院与中书门下来作为最高行政组织,并称二府,中书门下为政府、枢密院为枢府,这个设置便是宋朝分解宰相行政权利与军事权利的手法。宋初,中书和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宰相因不带枢密衔而不得预军事。

  直到庆历年间,宋与西夏用兵不断,宋廷以宰相兼枢密使才涉军权。宋朝与唐朝相似,在中书省设都堂,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等参会议事,他们也被称作中堂。

  到了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由于惧怕丞相的权利过大,所以便将中书省和丞相准则全废除了,并且由皇帝亲身掌管六部。

image.png

  接下来的事信任我们也能想到,把三个部分的事都揽到自己身上,给谁能受得了

  所以咱明太祖自己都受不了,所以大学士和内阁准则就出来了。

  这些组织首要是为了皇帝咨询政务的,这些组织里的人并没有真实的实权,任何工作仍是由皇帝做决议计划的,削弱相权进步君权。到了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内阁大学士的方位开端逐步进步,人们对他们很是敬重,这时内阁大学士的方位就相当于宰相的方位了,并且他们作业的地址在内阁,并且所做的工作也不仅仅是为皇帝供给主张了,而是可以做出一些决议计划。

  而其时我们在座位时,左右大学士别离坐在左右两头,殿阁大学士则做在正中心,所以这个时期的中堂,实际上便是指的内阁大学士中的殿阁大学士们。并且清代诗人王渔洋在《池北偶谈》一书中也记载过:

  "明洪武十五年设内阁大学士,翰院中设阁老座於上,而掌院学士反居其旁。诸学士称阁老曰中堂,以此。"

  而到了清朝,清承明制,但却又不是照搬,由于清朝是满人当家,但汉人的实力又不能忽视,所以公元1644年时,多尔衮让本来的内阁还有六部等官员与满官一同处理政务,这就构成了清朝的内阁制。

  这时分他们的方位还很低下,直到雍正八年,他们的方位才得到真实的认证,是正一品的官级,所以大学士就相当于朝廷中等第的最高的文官,相似古代的丞相。这"名"是有了,但是"权"仍是没有,为啥?那当然是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