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是怎么形成的?莫高窟中有什么秘密?

2021-01-11 03:19:08 作者: 敦煌莫高窟是

  对敦煌莫高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具体的文章供我们参阅。

  在我国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城的东南方向,有一座海拔1330米的三危山,断崖中布满着像蜂巢似的石窟。近看像似窑洞,远看如层楼,这便是蜚声国际的前史文明奇迹莫高窟,我国前史上最光辉的“美术馆”。今日小编就带着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莫高窟的一些隐秘。

image.png

  在三危山南北延伸1618米的断崖上,上下五层布满上千个石窟,现存较完好的有492个窟。窟前活动着一乱细长的泉流河,河滨长着大片白杨林和红杨柳,林间参差一些寺院、住宅和小块犁地。没有这乱细水,沙漠中是不可能存在这个宗教修建群的。

  大窟广达268平方米,小窟只能伸头进去看。最大的96号窟,30多米见方,洞高40米,赛似9层楼,外修门楼、回廊,各窟共供奉彩塑佛像2145尊,最大的一尊坐像高达33米,小者高不盈尺。窟内金碧光辉,绚烂耀眼,四壁绘满岩画,总面积4. 5万平方米,若按2米高度平展,可构成25公里长的画廊。高5米、宽13. 5米的《五台山图》。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岩画地图。它展现出太原到五台山的地舆风景,并绘有修建立体图像170多个。高1. 2米、长16.4米的《张议潮配偶出行图》构图精密。绘声绘色。常青晰可辨的人物共有235个、马111匹。

image.png

  从丰盛一多采的塑像、岩画、经卷中,人们能够了解到700- 1600年前的政治、经济、文明和民意习俗。岩画上历朝服饰完全、用具实在,是剧团、影视制作者取经仿制的圣地。难怪国际上兴起了专门的“敦煌学”,赞誉莫高窟是“国际释教艺术最巨大的宝库”。1987年被列入“国际文明遗产”。

  莫高窟长时间被人忘记,天然的沙侵风蚀,国外匪徒的滥肆窃掠,直到1943年才设立起敦煌艺术研讨所加以维护。我国有关部门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在危崖上砌起石坡。制作100多米长钢筋水泥廊式的栈道,一切洞窟都加固并增设门窗。描摹了岩画,出书了系列研讨专著和画册。

  莫高窟的创立颇具神话颜色。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游僧乐傅来到三危山,忽见三个山峰金光耀眼,眼前幻现万佛群像。他朝空崇拜,许下兴造佛窟的誓愿。他处处化缘,雇来工匠,凿了第一个石窟。

image.png

  其实,金光是黯赤色山岩在落日下的反射,佛像是乐傅的错觉。更重要的是大漠中有此岩山,崖下有条“大泉”,其时是条河流,真是千里难觅的孤山绿地啊!没有这个地舆条件,佛和人都会渴死的。

  不久,法良禅师从东方来到三危山,朝拜乐傅凿的佛窟,在旁边凿了第二窟。三危山呈现万佛幻像的神话传开了,信佛的人纷繁前来朝拜,效法乐傅、法良凿起佛窟。王公贵族、巨细官吏、商人、市民、从良妓女、穿越沙漠去西域发财的骆驼行商纷繁捐钱雇工开凿,留下请求福佑的落款。从北魏、北周、唐、五代、宋、西夏到元朝,连续900年,开 1000多窟。

  唐武则天年代最盛时,这儿已是“千佛洞”圣地了。石窟外面有木构搪廊,弯曲的阁道披上金碧光辉、夺目美丽的彩绘,朝拜者和修炼者人山人海,礼佛声响遏行云。

image.png

  三危山石质松懈,无法直接雕佛于岩上,佛窟都以木架、石块为胎身,封泥塑成佛像。四壁凿平抹泥,绘上彩画。图像集我国、印度、埃及、拜占庭、古罗马的艺术风格于一身,将西上释教“我国化”,经过宗教体裁反映现实日子,创造出绚烂的敦煌文明,其间尤以多姿多彩、数量很多的伎乐夭、飞天最为美丽。

  岩画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供养人像”。供养人即出钱凿窟的“窟主”和“积德行善人”,他们凿洞造佛之后,都在壁上留下图像,画上他们诚恳礼佛的形象,题上自己的职衔、姓氏。图上表现出历代日子情形,从衣冠、饰物、礼仪、车辆、乘骑、东西、房子、家庭摆设到作战、打猎、打鱼、耕耘、建房、推磨等细节,丝丝入扣,酣畅淋漓,无疑是最实在的前史纪录,是史学家第一手的材料。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