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几次合纵连横的战事?六国合纵抗秦为何却被秦所灭?

2021-01-07 09:23:16 作者: 战国时期有几

  今日小编给咱们带来战国时期有几回合纵连横的战事?感兴趣的读者能够跟着小编一同看一看。

  从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封西方诸侯之伯,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致全国,秦国由小部族逐渐开展为最强国家,其间秦国的连横战略起到了很大效果。相反,关东诸国也曾做过屡次合纵抗秦,可是终究仍是被秦所灭。那么,关东诸国合纵失利的原因终究有哪些呢?我先来扼要回忆一下合纵连横的前史:

image.png

  合纵连横

  第一阶段:秦国合纵破魏,抢夺河西之地

  自秦穆公今后,秦国开展不大,可是安定了已有疆域,为秦国抢夺全国打下了良好基础。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开端了闻名的“商鞅变法”,秦国国力日新月异。一起,秦国东侧魏国由于长时刻多线作战,国力大损、兵力下降,被逼迁都大梁,并开端建筑长城以防护强秦。

image.png

  马陵之战

  为全面耗费魏国,秦国与齐、楚两国达成协议,在东、西、南三线进犯袭扰魏国。特别是公元前353的桂陵之战和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魏国被齐国重挫,一蹶不振。

  尔后10年时刻,秦国趁魏国新败,完全夺取了河西之地。尔后,秦国进入了“进可攻、退可守”有利战略方位。

  第二阶段:秦国计出连横,五国合纵失利

  公元前329年,秦国全面打破黄河攻魏。秦国开端正式施行连横之计,即齐秦两个强国迫使其他国家“事一强以攻众弱”。

image.png

  秦国攻魏

  公元前325年,面临强秦直接要挟的魏、韩、赵、燕、中山五国构成合纵局势,以魏、韩、赵三国为中心。可是,由于合纵五国定见不合,并一起遭到实力强壮的齐、秦、楚一起进犯,成果齐国进犯了中山国,楚国夺取了魏国八城。

  公元前323年,秦国打破魏、韩联军,并一举夺得曲沃、平周,秦国强逼魏国连横,并煽动韩国参加连横。

image.png

  秦国戎行

  面临这种局势,公元前319年,楚、燕、韩、赵、魏五国再次安排合纵攻秦,楚怀王担任纵长。尽管合纵协议达成了,但楚国冷眼旁观不出动戎行,燕国国力太弱无战力,最终,秦军在函谷关、修泱两次大破韩、赵、魏联军,第一次合纵攻秦宣告失利。

  第三阶段:张仪巧舌如簧,齐楚联盟分裂

  五国合纵失利后,齐、楚两国感到了秦国的巨大要挟,两国敏捷结为联盟,成为了合纵抗秦的主力。相对的,秦国开端推动连横,全力损坏分裂齐楚联盟。

image.png

  张仪诈骗楚王剧照

  公元前313年,秦国张仪入楚,承诺只需楚怀王与齐国绝交,就割让六百里土地。楚国大臣陈轸劝谏楚怀王:“假如楚国与齐国绝交,那么楚国将堕入孤立,而且秦国必定是欺骗楚国,必定不会割让土地。”可是,楚怀王糊涂,未听劝谏,而是与齐国绝交,公然遭到了秦国张仪诓骗。

image.png

  楚王兴师伐秦

  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因上当而兴师伐秦,可是先后在丹阳、蓝田被秦军大北,还失去了汉中之地。

  公元前311年,楚怀王无法参加秦国连横,从而对立关东诸国。

  第四阶段:张仪脱离秦国,楚国国力殆尽

  公元前311年,秦武王继位,秦武王是武将身世,早就不喜欢凭巧舌如簧的张仪,张仪被逼投靠魏国。

image.png

  秦武王

  秦武王虽是一介武夫,可是也有一起的战略眼光,他与远在东南的越国达成协议,一起进犯楚国,使得楚国背腹受敌,国力进一步耗费。秦武王还趁着六国内斗,夺取了韩国宜阳,而且进一步安定义渠、巴蜀区域的控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