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王时,为何没有称蜀王或者汉王呢?

2020-12-27 07:44:23 作者: 刘备称王时,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刘协封爵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公元220年,在曹操逝世之后,曹丕先即位魏王,后迫使汉献帝刘协退位,然后正式登基称帝,树立了曹魏王朝。

  在曹丕称帝之后,孙权于公元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或许“孙吴”。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备则在公元219年进位汉中王。到了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正式树立蜀汉。那么,问题来了,汉末三国时期,为何曹操称魏王,孙权称吴王,刘备称汉中王?特别是关于刘备来说,一开始为何没有称蜀王或许汉王呢?

  曹操为何称魏王

  首要,关于曹操来说,之所以称魏王,原因首要分为以下两点。一方面,曹操树立的封国,之所以要以“魏”作为国号,直接原因便是这个封国的国都在魏郡的邺城。魏郡,中国古代历史上西汉至唐初的一个郡。最大规模包括今河南安阳,河北邯郸市以南及山东冠县,莘县等地,治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汉时期,树立魏郡,郡治在邺,属冀州。也即魏王、魏国中的“魏”字,和魏郡存在直接的联系。关于古代历史上的诸侯王号,有不少都和当地的郡县称谓存在直接的联系。比方秦末汉初之际,项羽分田安为济北王,田市为胶东王,张耳为恒山(汉避文帝讳,而改为常山王)王,都是其时的郡名。再比方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就和九江郡有关。

  另一方面,关于古代历史上的诸侯王号,还有一部分源自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称谓,比方李世民被封为秦王,这儿面的秦字,天然和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存在直接的联系。至于曹操的魏王,也和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有关。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鼻祖为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在战国时期,魏国的边境包括了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也即地处华夏之地。而就曹操的魏王来说,其取得的封国边境,则和历史上的魏国比较类似,这促进曹操用“魏”作为自己的国号和王号。

  孙权为何称吴王

  其次,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爵为吴王,树立吴国。关于孙权来说,之所以称吴王,则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有关。吴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鼻祖为周文王的大伯太伯,姬姓,存在于长江下游区域(约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吴国国境位于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中心。由此,十分显着的是,孙权实力的边境,就包括了最初吴国的边境,这成为孙权称吴王的重要原因。

image.png

  一起,从出世地上来看,孙坚(155年-192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关于孙坚、孙策、孙权来说,都是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建安三年(198年),朝廷录用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因而,在笔者看来,吴郡、吴侯,也可能是孙权称吴王的原因之一。

  刘备为何称汉中王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打败了曹操,然后攫取了汉中之地。在此基础上,刘备正式进位汉中王。彼时,刘备具有益州、汉中、荆州三郡等地,却挑选称汉中王,而不是蜀王、汉王。究其原因,首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假如刘备称蜀王的话,那么会给人一种刘备想要割据一方的感觉,也即意味着刘备没有匡扶汉室,一统华夏的志趣了。

  而就汉中王来说,汉中郡不仅仅刘备打败曹操,刚刚攫取的边境,也体现出刘备以汉中郡作为基础,以此进攻华夏的决计。汉中郡,战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树立,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因在汉水中游得名。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南,留坝县、勉县以东,干佑河流域以西和湖北省郧县、保康县以西,粉青河、珍珠岭以北地。

  从这一点来看,称汉中王明显要比称蜀王愈加适宜。另一方面,至于汉王这一称谓,在其时是不适宜运用的。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公元219年的时分,曹丕还没有篡汉自立,也即在名义上,刘备仍是东汉王朝的臣子,而东汉王朝的国号便是“汉”,假如在公元219年刘备直接称汉王,明显会让汉献帝刘协十分为难,也会给他人进犯自己的口实。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