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退烧的方法 孩子发高烧该怎么应对好(2)

时间:2018-03-30 16:18 来源:女模网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孩子退烧的方法,新手爸妈们下面抓紧时间和我一起学习下吧。

5

孩子积食发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积食发烧


积食发烧的中医辨证要点:不想吃,肚子胀,口异味,红厚黄,便不调,睡不香。


事实上,除了上边提到的三点之外,积食的症状还有:呕吐酸臭或不消化食物、口腔溃疡、手足心热、汗出以及过敏等,但这些都不是必然出现的,所以家长主要还是以上述三组症状作为判断证型。

 

治疗孩子积食发烧的食疗方:山楂陈皮大麦汤


配方:山楂8克、陈皮6克、大麦8克。


用量:三岁以内的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喝半碗。六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可以喝多半碗或者一碗。酌量频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可。


具体方法:山楂、陈皮、大麦用水煮,煮开锅后再熬5分钟即可。饭后半小时以上服用。


孩子积食发烧还可以食用葫芦中医山楂山药丸。山楂山药丸和普通的大山楂丸共同点是都有炒麦芽和山楂,区别在于没有神曲,而是加入了健脾的山药、茯苓、陈皮,在消食的同时,强健脾胃。山楂、陈皮、麦芽兼有行气疏肝健脾之效。山楂山药丸可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食少腹胀、面黄肌瘦、便溏泄泻等症,有健脾养胃、益气疏肝之效,后用于老年人保健,能养脾胃,久服轻身耐老。


平时脾胃消化不好的人,胃旺脾虚,有胃口但消化不良有肚子的人都可以经常食用,孕妇不宜。

孩子少阳发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少阳发烧

首先是往来寒热——孩子一会儿感觉到冷,一会儿感觉到热,或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又不烧了,这就叫往来寒热。除了往来寒热外,孩子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口苦、嗓子干或红肿、眼睛发红、发酸、看东西有黑影,或者常常流泪,以及耳痛、耳痒、耳聋、心烦哭闹、不想吃饭、舌边尖红、苔白微黄等症状

 

少阳发烧的症状比较多,也比较杂,不一定会全部出现。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发烧后,以上症状中有三个症状同时出现,比如往来寒热、恶心、口苦,或发烧、呕吐、嗓子干等,那么我们基本就可以判定这个发烧是少阳发烧了。

 

治疗孩子少阳发烧的中成药方:小柴胡颗粒


和解少阳,可以给孩子服用小柴胡颗粒。


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7

孩子寒包火型发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寒包火型发烧


一般情况下,孩子发烧的初期多是风寒发烧,但如果孩子的体质偏热或治疗不当,便可能很快转变成风热发烧,这个由风寒发烧向风热发烧转变的中间状态,就叫作“寒包火型发烧”,又称外寒内热型发烧。


“寒包火”,顾名思义,就是寒在外、火在内,内火被外寒给包住了。此时,孩子的皮肤肌表是风寒发烧的特点,表现为发烧、不出汗,但再往里走就表现为风热发烧的特点了,表现为鼻涕、痰变黄变稠,舌头变红,舌苔变黄。同时,咽喉、扁桃体、淋巴结也可能变得红、肿、痛,并且因为风寒邪气入里化热,所以孩子也可能会出现心烦哭闹等症状。

 

治疗孩子寒包火型发烧的中成药方:麻杏甘石颗粒


孩子有寒包火型发烧,家长可选择麻杏甘石颗粒。


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服至微微汗出烧退后即可。

8

孩子寒湿发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寒湿发烧


寒湿发烧,除发烧本身外,首先的表现便是头痛昏重。如果孩子在发烧的同时总是抱着头,或者总敲头,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发烧可能是寒湿发烧。


同时,孩子还可能会出现胸脘痞闷、不想吃饭、上吐下泻等症状,都是湿浊之气影响胃肠功能的表现。吐泻,是身体本能地想把寒湿之气排出去;不想吃饭、胸脘痞闷,也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症状也可以辅助家长判断孩子是否是寒湿发烧,比如身体倦怠、肌肉发疼、干什么都懒得动等。因为引起发烧的是寒湿性的邪气,并且孩子脾胃的阳气也比较受伤,所以寒湿发烧的舌象是偏淡色的胖大舌、白腻苔,并且水滑。


舌苔水滑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的体内有湿邪,那么,白腻是什么意思呢?苔白,说明体内并没有热,邪气是偏寒性的;苔腻,则是因为有湿浊之气盘踞在体内,所以在舌面上表现为厚厚的、非常致密的一层舌苔,就像奶油雪糕一样。

 

治疗孩子寒湿发烧的外用疗法:藿香正气水贴肚脐


可以用卫生棉球蘸藿香正气水后,用胶布固定贴在孩子肚脐上。藿香正气水里有很多祛寒除湿的药物,寒湿之邪一除,则发烧、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等症状自然就好了。

 

用藿香正气水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藿香正气水里有酒精,孩子皮肤很娇嫩,尤其是肚脐则更为娇嫩,因此贴上去孩子可能会感觉到刺痛。所以,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用藿香正气胶囊,把胶囊里的颗粒倒出来,用温水调匀以后贴肚脐。


二是贴到孩子微微汗出,不发烧就可以了,不可贴太长时间,否则容易上火。

1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