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担当践初心——致敬2021年长沙德艺双馨“最美医生”

2021-08-19 12:42:41 作者: 医者担当践初

蒋志明是长沙市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一次,外地游客爬岳麓山时突发心梗,被送往医院急诊科抢救。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情况危急!急诊科主任黄艳立即邀请蒋志明会诊,心肺复苏术、电除颤……15分钟后,陈先生窦性心律逐渐恢复。蒋志明带领团队迅速手术,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同时开展“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很快缓解,转危为安。

冠脉介入治疗,即冠状动脉造影、放支架治疗术。由于冠状动脉直径一般为2至4毫米,有关手术如“在针尖跳舞”。这样的手术,蒋志明和团队每年要做1000余台。

不断创新,蒋志明带领团队成功开展“药物涂层球囊”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应用远端桡动脉路径在冠脉介入中的新技术……他主持开展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达我省先进水平。

血管外科临床工作紧张繁重,不少血管急症危及患者生命。长沙市第一医院普外中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可却总冲在前面——半夜接到电话,马上赶到医院,直至患者转危为安才离开;不少血管疾病治疗需进行介入手术,穿上厚厚的铅衣,一台台手术下来汗透全身……

临床工作近20年,李可在血管外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在急性复杂主动脉夹层、复杂腹主动脉瘤、高难度颈动脉手术等领域的手术技能,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还在长沙率先开展了不少超高难度手术。

凭借良好的协作能力,他积极贯彻MDT(多学科综合治疗)治疗理念,在治疗疑难复杂病例方面取得不少令人惊喜的效果。

白衣执甲,他们是逆行出征的战士

半个多月前,出现新的新冠肺炎病例,长沙再次面临大考。

本土病例再现,长沙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副科长姚栋,又一次站上了疫情防控最前线。为更快复核疑似病例、进行疫情排查,他吃住在单位。

8月3日晚,长沙疾控中心接紧急任务,去指定地点采样。凌晨3时许,样品送回中心实验室,姚栋早已带领7名核酸检测人员待命。直到清晨6时多,近千份核酸提取工作完成。8月4日上午10时,近千份样品结果出炉,除一份需重新复核外,其余全为阴性。看到结果,姚栋长舒一口气。

半个多月来,姚栋一直和时间赛跑。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不能喝水、上厕所,对体力和意志都是极大的考验。脱下防护服,衣服都会湿透。

对长沙疾控人来说,去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去年春节期间,为全身心投入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分析和疫情监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作为2个孩子的母亲,尚在哺乳期的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陈水连,毅然决定给8个月的二宝断奶,将2岁多的大宝送回老家。

连续40多天,她与中心同事通宵达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撰写每日疫情信息简报和防控建议,为全市防疫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经历了冬的严寒、春的萌发、夏的洗礼,那些惊心动魄,依然历历在目。

白衣执甲,长沙市第一医院呼吸医学中心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志国,是长沙最早直面“意外”的人。去年1月,医院收治了我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周志国迅速带领首批医护人员进驻医院北院开展救治工作。从首例病例入院到住院病例阶段性清零,周志国在隔离病区连续奋战75天。

面对新病种,他是“医疗专家”,带领团队编写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的长沙经验》和《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共识(第一版)》,并迅速完善了第二版,向全省和全国推广,救治经验写入了国家卫健委2月5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

面对6个感染病区,他是“总管家”,肩负着6个病区的协调工作,制定防护流程、优化医疗方案、调度人员物资,协调医务、护理、放射等各个部门,每天接打电话上百个。“早七晚十二”连轴转,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

面对焦虑的患者,他是“贴心人”。75岁的张奶奶入院后焦虑紧张,病情一度加重,她对治疗没信心,甚至要放弃。周志国多次来到老人身边,俯下身子握着老人的手鼓励她,边喂饭边和她聊家常。发现老人不会用微信,他就请医护人员拿工作手机每日为老人与家人连线。通过一系列心理干预,老人病情好转,最终治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