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逆袭成为北大毕业生的保安,如今怎么样了?

2021-04-08 18:42:29 作者: 27年前逆袭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今的张俊成,就像是那棵“树”、那朵“云”。

张俊成的故事被很多人知道了,他成了北大校保卫队的一张名片。校内组织和其他高校纷纷来请他做讲座,媒体也做了大量报道,他的照片还被印到北大的地图册上,很多人来到北大都特意找他合影、签名。

5年倏忽而过。1999年,张俊成的新婚妻子怀孕了,希望他能回家。尽管校保卫队百般挽留,张俊成自己也有千般不舍,他还是决定离开:“北大已经教会我最重要的东西,我相信不管去哪,都能闯出一片天地。”

3

回乡任教

带着一纸北大毕业证,带着三大袋沉甸甸的书,带着5年无比珍贵的人生经历,张俊成告别燕园,回到家乡。

干点儿什么呢?张俊成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因为有北大这段经历和法律专业大专学历,张俊成顺利入职长治一家中职学校的管理岗位。没过多久,他就心里痒痒,想上讲台。校长同意了:只要试讲通过评审,你就能上。

在北大听过课,与教授遛过弯儿,还上过演讲台,张俊成一点儿也不怵。一番试讲,听得评审频频点头,最后一致通过。于是,张俊成正式走上讲台,成为一名任课教师。

当上老师,张俊成更觉责任重大,上每节课前,他都要反复打磨讲课内容,还会把自己的经历穿插其中,增加互动环节。因为知识面宽、语言风趣,身上又有大城市的气息,张俊成很快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上的法律课、政治课也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

张俊成在给学生们上课。本报记者马晓媛摄

任课后不久,张俊成就被安排当班主任。他接手的第一个班,是个公认的“刺头班”。如今已是老师的李风就曾是这个班的学生。他还记得,当时班里的成绩在全年级排最后,纪律也最难管,调皮捣蛋的特别多,迟到、抽烟更是常事。前任班主任一度放话:就是把太行山的沟都填平,这个班也带不好。

张俊成接手了这个谁也不愿意干的“填沟工程”。他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张俊成干的第一件事,是和学生们同吃同住。他把家安在了学校,把被子叠得像豆腐块,学生们早上6点集合跑操,他提前十分钟就站在了操场。吃饭时,他跟学生一起排队打饭、一个桌上吃饭。学生上晚自习,他就拿本书坐在一旁。学生课间打球,他就陪打,有时还故意输几个球……

没事的时候,张俊成喜欢找学生聊天。李风还记得,从前的班主任从不会找学生聊天,学生也从不找老师,因此第一次被叫走时他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没想到真的就是聊天,很平等的聊天,逐渐大家都很信任他,都很愿意跟他说说心里话。”

到了月底,经常有学生把生活费花完了,没钱吃饭,张俊成就隔三岔五请吃饭。遇上周末食堂不开灶,张俊成就把学生们接回家,自己做饭给他们吃。

一次,学校举办合唱比赛,看见学生们无精打采地排练,张俊成发了火:“我带的班级,要不当第一,要不当最后一名,不能高不成低不就。你们选吧,第一还是最后?”一番话后,大家都开始认真排练起来。最后比赛虽然没拿第一,却取得了入校以来从未有过的好成绩。

受到关注和肯定,有了希望和信心,这个曾经的“刺头班”逐渐脱胎换骨。上内务榜的宿舍越来越多,班级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捣蛋出格的事也不再发生。毕业时,这个班逆袭成了全年级成绩最好的班级。

20年后回想起这段经历,李风依然动情。“当时听到‘填沟’这样的话,每个人都被伤到了,大家都没有信心了。是‘老班’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回乡四五年间,张俊成辗转多个学校,却始终不曾离开教育行业。他说,刚开始是一种责任感,觉得自己如果不干了,会有很多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后来就觉得当老师有“瘾”,看到自己能影响一个又一个孩子,从心底感到快乐。

张俊成还记得,曾有个爱泡网吧的学生逃课,几乎找遍了全市的网吧才找到,失望的家长撂下狠话:“我们教育不了,要是老师也教育不了,就让他自生自灭吧。”送走学生父母已是深夜,张俊成带着还没吃饭的孩子进了小餐馆,一碗面下肚,孩子泪流满面。自那以后,这个学生再没去过网吧,三年后考上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