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招录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如何解读?

2021-03-16 19:16:47 作者: 上海高中招录

那精明的家长又要问了,至少分一个,那假如还有剩的怎么分?答案是按学校当年中考报名人数在全区报名人数的占比进行分配。那么倒过来,假如不够分怎么办?比如某高中有100个分配到校的名额,但区内初中有150所,不够一家分一个,这时就按照均衡、随机的政策进行分配。

需要特别提醒一下,上面说的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可不是区重点,只不过是说,它是由区教育局管理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所有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都参与名额分配吗?

这里要明确两个概念,一个叫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一个叫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文件明确,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以各区年度中招报名人数占全市中招报名人数的比例为测算依据,再结合各区教育资源分布、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到各区,分配到各区的计划中须有不低于20%的比例以均衡、随机为原则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

云里雾里吧?首先确定哪些是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其实主要是指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

简单来说,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有65%的名额分配,其中有20%分配到校。怎么分,显然一校一个不可能,也是按照均衡、随机的方式,抽签或摇号决定。

那么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又是谁呢?家长别搞晕了,区属的意思是由区来管理的意思,可不是指区重点,它们是除了委属学校之外的其它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那又有个很关键的细节,近几年,四校在松江、嘉定、奉贤等郊区办了好多分校,这些分校怎么进行名额分配?好消息是,它们都按照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来分配,也就是说名额分配中有约70%分配到校。那对这些本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比较匮乏的区来说,真是再好没有了,本区学生多了很多机会。

名额分配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填报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志愿的考生,就读学校必须为本区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而且是在籍在读满三年的应届初三学生。这里划个重点,有些读到一半转学的孩子,可是享受不到名额分配到校计划的。

具体招录办法:首先,招考机构将根据考生志愿,按中考总成绩(满分750分,含政策加分)进行排序,再根据各校拿到的名额分配数量,将考生按1:2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投档该高中。比如格致中学名额分配给某不择生源的普通初中2个名额。对于这所初中所有填写格致中学名额分配到校志愿的学生,先按照中考成绩排序,对达线学生采取1:2投档,最后挑出4名学生。下一步,就进入招生学校的综合考查环节。

招生学校综合考查满分是50分。其中主要看主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的完成度。还有是综合考查情况,由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求自主制定考查方案。学校综合面试必须设置信息公开,全程录像,双盲匹配等保障制度,确保过程和结果公平公正。

笔者分析,综合素质评价完成度,学生间的差别不会太大,能拉开差距的就是学校综合考查。可不要小看综合考查情况,在中考的战场上,1分之差就是一操场的人呢!所以被投档的学生哪怕成绩相对靠后,也有逆袭的可能,这就破除了唯分数论,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政策突破。

经过这两轮后,招考机构会将考生中考计分科目成绩和综合考查成绩合成总分,再根据分配到各校的名额数量,排序依次录取。以上述案例为例,这所普通初中的4名学生里,前两名就能被格致录取,不管其他初中填格致中学名额分配志愿的学生最后总分是不是比他们高。而后两名会再回到后续批次录取中。

民办学校也享有名额分配的权利吗?

首先分析名额分配到校这种情况。名额分配到校强调的是分配到本区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学校。所以不选择生源是关键词。那么对大部分民办学校来说,去年9月才开始实施摇号招生,这一届不择生源招进来的学生要3年后才毕业,而之前的学生都是挑选过的,以此类推,这些民办初中要3年后才可以拿到名额分配到校的资格。笔者认为,这也强调了政策的延续性,非常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