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平凡述忠诚——记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黄平

2020-12-04 22:36:53 作者: 坚守平凡述忠

平实地做人,藏着无悔的忠诚

被人称为“老大哥”的黄平,其实并不觉得自己老。

“年龄大不代表老,我希望自己和年轻人一样充满干劲。”每次队里因年龄原因想给他一点小照顾,他总这样回绝。斑白的两鬓间,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脚步。疫情期间,深圳湾口岸作为深港间唯一开通旅检业务的陆路口,承受着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巨大压力。

疫情防控战里,这头“老黄牛”成了“初生牛犊”。

收到要组建党员突击队的通知,黄平第一个举手报名。队里教导员劝他说:“风险系数太高,你一把年纪就别去冒险了。”可黄平不干:“03年我曾在罗湖口岸参与了非典战斗,我有经验,我要上。”他在请战书上坚定地按下红手印:“活,总得有人干!年龄大不代表能力弱,我愈老愈稳重、细心,愈知肩上的责任。”

连体的防护服穿戴十分费劲,穿上这套厚重的防护服,没一会他已经是满头大汗。“平哥,入境旅客增多,速去加开通道。”听到对讲机里在喊自己,黄平也顾不上擦汗,迅速取出验讫章,快步地迈向验证台。

“您从哪个国家回来?”“入境去往哪个省份?”年过半百的他和年轻人一道战斗,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熟记各国出入境政策,争取摸排更多的旅客行程。6个小时的上勤时间终于过去,汗水顺着脖子一路滴下来,厚厚的 N95 口罩又勒得脸生疼,又喘不过气来,护目镜也被熏得雾蒙蒙,在验证台上的每一分钟都如坐针毡。好不容易轮到休息,拖着快要冒烟的嗓子回到休息室的黄平却在拿起水杯的一刹那犹豫了。“水喝多了得上厕所,防护资源太珍贵了,忍忍吧。”

这一天中班,黄平先后验放了80几位旅客,说了上千句话。看着他湿透的警服和脸上深深的勒痕,队里的很多同事都很心疼,面对大家的关心,还在大口喘气的他,淡然笑道:“没事没事,有点体力不支,回去睡一觉就好了。”

平淡的生活,藏着满满的爱心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黄平,心里还装着一份特殊感情。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4月份,站里建立了全站18个党(总)支部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机制,黄平所在的执勤二队领到了结对贫困户——高岜村张老堂一家。队里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同事们到村子里入户走访,发来一张张贫困群众的生活照片,老旧的木屋棚,灰暗的房间,崎岖错落的村路,一幕幕穷困场景传递过来。

眼前的照片让黄平想起了儿时的回忆。

他在广东信宜的农村长大,也生在穷苦人家,爬山路、插秧、挑水,这些农活他驾轻就熟,也深深明白个中艰苦。走过苦日子的他,心里留了一块柔软的地方。在队里的讨论会上,农村生活经验丰富的他一下子抓住了农户最紧要的需求:“可以给他们买头耕牛,减省人力耕作,以后也能卖钱。”随后的捐助活动中他也带头参与,床、电视、衣服书籍,二队的帮扶工作有声有色。

或许是一直放不下惦念,11月份,黄平参与了队里赴高岜村的扶贫活动,来到了张老堂家里。

村子里万象更新,老张家也一派新气象。队里给老张备了份“大礼”:6000元的耕种基金和一头小耕牛。拥有一头自己的耕牛是老张的毕生夙愿,牵到耕牛的老张激动异常,“感谢党,感谢移民管理警察,感谢你们的帮助!”黄平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

队里还到张老堂儿子张天正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一场别样的主题班会《从国门到校门》,黄平讲述了身上一枚枚勋章的故事,念了自己亲笔给张天正写下的信:“38年来我从一名士兵到成长为一名国门卫士,一直坚守在一线,扎根三尺验证台,在方章的起落间度过自己人生的整个青春年华。生活不容易,学习也不容易,你肩上的梦想就是你需要背负的重量,你将如父母的期望,天生正气,万夫莫当。”他用自己的经历,激励着大山里的孩子们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从验证台到领奖台,从小村路到聚光灯,来时是赤诚少年,如今依旧默默耕耘。时间会改变环境和容貌,但初心只会愈发耀眼。载誉归来的黄平,继续用经年不变的坚守与奉献,走着他的平凡之路。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李铄今 郑增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