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打地铺,14天通话408次……营前村解封后这位村干部为何仍然不回家?

2020-11-29 09:20:21 作者: 办公室里打地

14天通话408次

从清晨到深夜,马杰的手机铃声一直响个不停。在他的通话记录里,9日当天,他与社区党委书记黄坚的通话多达68次。营前村封闭管理的14天里,两人通话次数累计高达408次。

“全村封闭后,居民们无法进出,遇到一些人不理解,我们要苦口婆心地劝说。有些紧急情况要解决的,我们也得想办法沟通协调。”马杰告诉记者,营前村有50多名病人需要定期就诊。封闭期间无法出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外出配药无疑成了一大难题。为此,防疫指挥部、江镇社区、营前村组成了三方联合医疗组,村干部上门收集村民医保卡、病历本、药品清单,传递给社区工作人员,社工李旭峰化身为配药特快专递,来回奔波于浦东各家医院,把一袋袋药品送到道口卡点。配药难题由此解决。

11日下午1时多,村委会接到求助电话,一名租住在10组褚家宅的女性要到医院做产前检查。村委干部第一时间联系了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请求医院指派救护车接走产妇。产妇刚到医院便提前分娩。

类似的突发状况还有很多。马杰告诉记者,14天里,营前村就有150多车次的120救护车进进出出,堪称营前村“历史之最”——因为平时,村民都是自己上医院,封闭管理期间必须用120救护车接送。有人因意外被割伤前往医院急诊,有老人因为久病而亡故,为了这些老老少少,为了居民们的安全健康着想,祝桥镇付出了极大的心力和努力。

滞留小伙暖心帮忙

营前村封闭期间,为了照顾好村民们的生活,马杰和其他村委干部们连轴转。他们白天坚守道口,为村民接收传递快递包裹;夜晚巡逻村域边界,维护村宅平安。

在道口卡点志愿者队伍中,有一位误打误入进入营前村界的安徽亳州小伙柴帅帅。11月9日凌晨,他驾车从闵行浦江镇送妻子到浦东机场赶航班,返回途中困倦不已,一个转弯就近在灵通路找了停车位小睡,醒来时却发现道口设卡出不了村。“当时,我们安慰他不用担心,在村委会里安心住下来。他就和我们一起打地铺,后来还主动申请加入卡点志愿者队伍,当上了卡点缓冲区的快递运送员。”

截至11月23日,营前村连续14天内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经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从11月24日0时起,将营前村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家在咫尺却难回

11月23日,晚上6点,营前村灵通路通向川南奉公路卡点,看着鱼贯而出的车辆人流,马杰长舒了一口气。经历了14天的封闭管理,营前村终于迎来“解封”。

马杰回到办公室后,正准备打包衣物,回家洗个热水澡,吃上一顿暖胃餐。但没想到,就在同一天,他所居住的祝桥镇航城七路450弄金湾佳园小区也被列为中风险地区,自23日起实行封闭管理。

金湾佳园小区距离营前村不远,平时马杰开车上下班,十几分钟就到了。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疫情,他根本想不到,短短几公里的回家之路,竟要用上大半个月的时间。“不怕你笑话,我带的衣服都快换完了。办公室里没法洗,攒了一大堆。”

回不了家,马杰就待在营前村安安心心地工作,他已经适应了“打地铺”的生活。晚上和家人视频时,妻子总是心疼地叮嘱道,“夜间寒凉,注意休息。”他则笑着安慰,“放心吧!我现在倒头就睡,呼噜打得比平时还响。你和儿子就安安心心待在家里,不要出门。”

如今,营前村村民的生活已恢复正常秩序。但在马杰看来,“解封”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仍然要扎牢疫情防控的防线。等我们村周边区域整个风险等级全部降低了,我才能回家好好睡个踏实觉。这是对家人负责,也是对村民们负责。”(新民晚报记者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