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冬日坚守岗位的供热人 最冷的天里流最多的汗

2020-11-27 15:18:43 作者: 关注冬日坚守

这是凤鸣小区81号——83号三栋楼的主管网,由于热气太大无法直接进入,李罗义只能通过相邻的管道井找机会,由于管道井设计建设的时间太早,“只有两个水管”,要想通过,只能从出水管和回水管中的凹槽里慢慢爬过去。

艰难的爬行后,从后侧方跳进管道井,李罗义终于看到了这个漏点,“在这三栋楼的主管网上有一个直径三公分的口子,正在不停冒热水。”他马上拿出手机拍了视频,一边向分公司请求应急抢修突击队进行抢修,一边通知换热站值守人员将这条管网暂时关闭。这时李罗义才发现,自己由于没有穿雨靴,双脚已经深深的陷在管道井底的污泥里。

每周五上午,区域二公司会召开所有班站长参加的工作会,“总结查找一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会议的效率,程伟峰总会规定一个主要议题。

李罗义负责的凤鸣换热站由于“管网老化跑冒滴漏”失水量最多,而2018年刚刚建成的金村站也存在失水量不少的情况,一天失水30方左右,这引起了程伟峰的注意。

多年来,市热力有限公司不断提升自动化改造水平,尤其是今年通过铺设光纤,完善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日常管理效率和水平,尤其是“智能热网监控平台”手机APP的上线,更让“换热站无人化值守”成为可能,“现在在手机上,就可以对换热站所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非常方便。”

金村站属于区域二公司最先进的一个站点,管道新、设备新,换热站设计供热能力40万平方米,目前实际供热20万平方米,完全能够满足无人化值守的各项要求。

“这样一个站,为什么失水也这么严重?”程伟峰问。

“放水太严重了”金村站站长张炜解释道,“管道没有跑冒滴漏,但是村里约50%的用户安着水龙头。”

这位带着黑框眼镜有点婴儿肥的年轻站长是个“90后”,他不仅是金村站的站长,还兼任霍秀村换热站站长,两个相连的村子一共有2032户入网供暖,但是一大部分是农村独家院,很多人在暖气改造时就加装了水龙头,“村里很多人会用暖气里的热水冲厕所。”按照规定,这样的水龙头必须拆除。

相比凤鸣西站需要抢修,张炜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怎么和用户打交道上”。刚刚上任两年的他坦言:“需要讲究方法。”为了解决失水太多的问题,张炜开始挨家挨户进行上门回访:“一个是看看用户家里暖和不暖和,另外就是看看用户有没有安水龙头。”

霍秀换热站是由村里原有的锅炉房改造而成,三十多平方米的站房每天的温度达到二十五六度,两年前搬进去的凤尾竹,已经长到了两米多高。站内运行设备发出的噪音让耳朵很不舒服,“就在这种噪音环境里,每天晚上站长和副站长轮流值夜班。”程伟峰告诉记者,在将近150天的供暖季里,站里工作人员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这里。

然而,张炜却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是晚上听不见这种噪音,反而睡不着,没响说明机器坏了!”除了这个职业病,他还有另外一个习惯:“无论去到哪儿,都先去摸摸暖气片。”

张炜的孩子只有两岁半,早上七点多就把孩子送到父母家,然后开车半个多小时才能到站里,如果赶上值夜班,第二天七八点才能回家看孩子。以至于孩子现在已经习惯看见“视频里的爸爸”。每年一到十月份,张炜总会发一个朋友圈,告诉朋友们“请勿打扰,开始闭关”。

遇到降温天气,对于张炜来说,要“时刻做好准备”,因为自己是区域二公司“应急抢修突击队”的一员,随时做好应急抢修准备,“供热人就是在最冷的天,流最多的汗。”张炜说。

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供热人的辛苦,是他们在寒冬里守护着城市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