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徐川子:很多创新技术的灵感都来自生活

2020-11-26 08:04:14 作者: 全国劳模徐川

基层的锤炼很磨人,每一次装电表都要很沉得下心。

徐川子说,最难的是夏天,外面40℃,变压器房间就有近50℃。在火炉般的屋子里,他们要挂电表、接线、通电、调试、检查,一套流程下来,衣服肯定湿透了。

然而,只要是她接的电表,线路肯定排得整整齐齐的。同事说,看一眼线路的拐角,就知道是不是川子做的,因为她总会把拐角扭成正儿八经的90度,跟工艺品似的。

模仿运动轨迹寻找装电点位

她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刚入职场那几年,徐川子靠着“完美主义”的工作态度,漂亮地完成很多任务。到了2015年,因为一项研究,她初尝创新的喜悦。

五年前,一些农村的支小路在地图上都搜不到,电力检修人员进村还要抄表员带队。徐川子就想:“要是开发出一套系统,能自动寻觅装电点位就好了。”

那时候,朋友圈晒跑步轨迹刚火起来,这给了她灵感。

“我们把抄表员的上门轨迹录下来,下一次不就可以找到路了吗?”

于是,她和团队模仿“咕咚”记录运动轨迹的功能,结合经纬度和图文,把每个用电单元的位置都录进了系统,并同步到电力检修员的手机。这意味着进村检修,再也不需要“导游”了。

此后,基本回回创新,她都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部分创新技术还拓展到其他行业。

徐川子说:“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作为电力人,时刻都要探索和研究前沿技术,通过技术创新让电网变得更坚强、让客户更信任。”

四天前,徐川子坐上了从杭州开往北京的高铁。出发前,还在读三年级的女儿起了个大早,迎着寒风也要送妈妈到车站。

徐川子说,当她别上全国劳模奖章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带回去给女儿看,把同样的期许也带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