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镇"热词"看数字"热量"——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洞见未来科技新趋向

2020-11-26 08:03:30 作者: 从乌镇"热词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认为,数字经济表现“抢眼”,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广阔前景。据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GDP将同比下降4.4%左右,而数字经济增速将在0.5%左右。

刚刚过去的“双11”,人们从数千亿元的网络消费中窥见数字经济的强劲动力。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双11”购物季,阿里平台上产生的物流订单达到23.2亿个,比第一个“双11”增长了9000倍,但运行过程有条不紊、高效完成,体现了中国数字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成就。

这是11月23日在浙江乌镇拍摄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开幕式。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论坛期间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印证了上述判断。蓝皮书显示,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截至2020年5月底,中国光纤端口总数达8.5亿个,光纤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光纤用户占比达93.1%,位居世界第一。

这是11月23日拍摄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图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表示,5G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持续创造出多个百亿级、千亿级的新型消费。与会专家认为,依托产业互联网,消费者、企业和各种生产要素将彼此联结,不断挖掘用户需求图谱,同步迭代,实时互动。

嗅到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气息,“以茶为名却不卖茶”的凤岐茶社在2015年落户乌镇,茶社展厅里的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全国近百家农业企业的数据。它在乌镇打造的智慧农业应用示范点,已实现生态农业大数据采集、特种稻田机器人自动执行等工作。

这是11月23日在浙江乌镇拍摄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在许多领域,传统的产销方式被数字化、智能化匹配方式取代。通过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破土而出的新制造工厂、率先拥抱新技术的商家,已经在用“数字武器”打开未来通道。

不久前,第一件“带有生产日期的衣服”在杭州诞生,消费者惊呼:“衣服可能比我家牛奶还‘新鲜’!”通过工厂下订单,7天内生产出来“即卖即产”,10天左右就能穿上身。更关键的是,消费者IP可嵌入设计环节,商家也不产生库存。

作为论坛举办地的浙江,将围绕打造“互联网 ”、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加快推进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梳理一批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急用先行”和前沿技术三类清单进行联合攻关,让一项项重大技术创新汇聚起创新强国的“火炬”。

热词之三:“科技抗疫”应对疫情常态化

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依靠数字技术破解这个难题成为全球共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因疫情而加速数字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数字经济与科技抗疫”主论坛上以视频形式发表演讲(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在抗疫中,信息通信技术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支撑,在态势的研判、信息共享、流行病学的分析等方面显示了巨大能量。”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视频演讲中表示,面对全人类的共同危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国际社会需要携起手来、摒弃分歧,在疫苗研发、5G医疗、数据共享等领域开展更高效、更紧密、更全面的合作。

专家认为,以5G、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疫情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自学说,比如我国各地依托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追踪”,大幅提高防控精准度和筛查效率。再比如,通过“5G 医疗”,多学科、多专家远程为重症患者协作诊疗,提升一线医疗救治水平。此外,通过智慧物流打通堵点,保障了抗疫物资紧急调配、民生物资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