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身边人有资源分内部房”,你信吗?

2020-11-12 20:00:04 作者: “领导身边人

汤某是北京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有很多外地朋友想要办理北京户口,就动了歪念头。

她把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的一些单位招聘信息,如“北四环国企文化口行政管理岗位,工作+北京户口+宿舍,大专以上,29周岁以下!2个名额,3个月实习期,转正后6个月落户口”等内容复制下来,发到自己的朋友圈,还在多个生活群里散布自己可以办理北京市户口的消息。有人找到她询问,她就谎称自己有亲属或朋友在公安部门工作,自己有能力办成此事。如果对方要办,她就和对方签订合同,每办理一个户口收取人民币10万元至20万元不等,承诺办不成就退款。

就这样,她先后和20多人签订了协议书,被骗的有的是熟人、朋友,也有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等等。后来,又陆续有人问能不能办理北京车牌,她也一概应承下来。

实际上,汤某根本没有能力办理户口、车牌。后来,找她退钱的人太多了,她就把原来使用的手机卖了,也不再使用手机,以为这样就没人能找到她。

案发后经查,2014年至2018年间,汤某虚构可以办理北京市户口、北京市小客车指标的事实,共计骗取钱款2335000元,案发前还款共计183800元。已无力继续还款。最终,汤某被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元;责令其退赔人民币二百一十八万一千二百元。

法官提醒

本案中被告人汤某利用在朋友圈、微信群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方式,以“人才引进政策”为噱头,以渴望落户北京的异乡人为受众实施诈骗活动,其中值得高度警惕的是:第一,汤某在实施诈骗活动中,全程使用了自己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生骗”。被害人往往对于“我认识的人”和“我连他身份证都看过的人”放松警惕、掉以轻心。第二,汤某与所有被害人均签订了书面协议,一些被害人认为签订书面协议就是法律保障,实际上这种协议因欠缺真实意思表示要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无效合同,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汪琦表示,人民群众对于买房购车、子女入学、求职落户、投资理财等事关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及时、全面了解相关法规政策,不要轻信他人,对于“身边人”“熟人”也要心存防范、保持警惕,自觉抵制“托关系”“走后门”,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切实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文字: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田婧 袁慧)

文字: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田婧 袁慧

统筹: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