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大凉山支教的“铿锵玫瑰”

2020-11-08 07:20:59 作者: 扎根大凉山支

“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需要我,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谢彬蓉说。

一次寒假,谢彬蓉收拾好行李,准备下山与家人团聚。这次行李多了一些,包袱比较大,有村民看见了,以为她再也不回来了,就站在她门前,掉着眼泪,用不太利索的汉语反复说:“我们娃娃需要您,请您留下来。”

她告诉村民,寒假之后一定回来。后来在回家的路上,她又陆续接到村民打来的电话,请她一定要回来。谢彬蓉感慨万千:“家长们从最开始在课堂上把娃娃叫回去帮忙干活,到现在担心娃娃没老师教,这个转变是巨大的,他们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凉山教育大有希望啊!”

谢彬蓉如期回到扎甘洛村,孩子们和家长们才放下了心。他们渴求的眼神,也让谢彬蓉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梦。

今年上半年,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返校,谢彬蓉依然通过在线教学,帮助孩子们坚持学习。直到全员返校,孩子们没落下任何一堂课。

“我们一天天长大,你们却一天天变老,希望接下来的日子,能让你们过得开心!祝你们教师节快乐!”今年9月10日一早,本是晨读时间,谢彬蓉一踏进教室,孩子们就整齐地朗读写在黑板上的祝福。声音响亮整齐,显然是精心排练过的,这淳朴而真挚的“礼物”,是一份巨大惊喜,让谢彬蓉感动得落泪。

“看到孩子们每天成长,就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一说起孩子们,她的眼里就闪着特别的光芒,笑容也绽放在她的脸上。她说,几年前,孩子们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听不懂,现在他们都已经变成明事理、懂感恩的大孩子了。她感觉自己来对了,在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短评】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作者:周洪双

全国道德模范谢彬蓉,从部队退役后,毅然奔赴条件艰苦的四川大凉山坚守支教。寒来暑往,她用无怨无悔的辛勤付出,为贫困孩子送去了知识,点燃了希望。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书写了热爱人民、执着梦想的华彩篇章。

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保家卫国、教书育人,都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业,谢彬蓉自小立志从军、从教,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发展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当祖国需要她从军时,她义无反顾地参军入伍,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边防事业,大校军衔、高级工程师,反映出她为国防事业作出的贡献。她刚退役,转身又投入到了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之中,既是大凉山脱贫攻坚的见证者,又是冲锋在最前线的参与者,她真正把自己融入了时代洪流之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愿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我当初是从四川师范学院毕业参军入伍的,所以我本来就该是一名教师。”谢彬蓉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从军20年,依然希望用自己的专业本领回馈社会,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她不惧大凉山条件艰苦,主动要求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因为“孩子们需要我”,她就义无反顾地扎根大山深处,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帮助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谢彬蓉的到来和坚守,打破了扎甘洛村“越穷越不要教育,越不要教育越穷”的怪圈,让村民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她不仅教给孩子们课本知识,帮助孩子们发掘自身潜能,还让他们努力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被需要是幸福的”,谢彬蓉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各行各业作出了优秀示范。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8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