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就是70年!吴孟超:医学是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

2020-10-21 06:39:45 作者: 一干就是70

当晚,吴孟超彻夜难眠,“国不强、遭人欺”,他连夜向医院党委赶写一份向肝胆外科进军、成立攻关小组的报告。报告完成之际,窗户正透进第一缕晨光。意犹未尽的他,又提笔写下16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勇攀高峰。

很快,医院党委批准吴孟超和军医张晓华、胡宏楷一起组成肝脏外科“三人研究小组”,由吴孟超任组长。历时4个多月,“三人研究小组”用乒乓球材料制作出了中国第一具完整的肝脏血管铸型标本。1960年初,他们又首次提出“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中国医生从此找到了打开肝脏禁区的“钥匙”。

1960年,吴孟超主刀完成我国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1963年,他率先突破肝脏外科“禁区中的禁区”,成功进行世界第一台中肝叶切除手术,之后还研究出符合中国人体质的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体系,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就这样,吴孟超和他的团队一步一步将中国的肝脏外科水平提升至世界前列。在1979年召开的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上,吴孟超以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总手术成功率91.2%的经历,震惊国际医学界,让中国肝脏外科一举成为世界领跑者。

退休前,只要不出差,吴孟超每周都要上台做手术,是当时全世界仍然站在手术台上最年长的外科手术医生之一。他的手术至今还保留着几项世界纪录:切除最大的肿瘤达到18千克,患者年龄最小的只有4个月,患者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达到47年……

无论从哪方面看,吴孟超都已到达了事业顶峰:作为医学专家,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军人,199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作为科技工作者,2006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医院院长,获评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早在十几年以前,就开始有人不断劝吴孟超:您早就功成名就,也该享享清福了,整天上手术台,万一有个闪失,别影响了一辈子声誉。吴孟超却笑着说:“我不就是一个吴孟超嘛,名誉,那算啥?只要我活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

吴孟超说,他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与肝癌做斗争。为了早日攻克肝癌及相关肝脏疾病,2006年从北京领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回来后,他把国家和军队奖励的600万元全部捐出,又联合6位知名院士,向国务院提交了“集成式研究乙型肝炎、肝癌的发病机理与防治”的建议案,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09年,国家批准在上海建立由吴孟超牵头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吴孟超近百次赴京协调沟通相关事宜。有一次,他生病刚打完点滴,又要去北京汇报。从首都机场出来时,他拖着虚弱的身体走几步就要休息一下,从候机厅到停车场短短一段路,他竟休息了七八次。随行秘书心疼得直掉眼泪:“吴老真是不要命了。”

现在,由这个建议案促成建设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已经屹立在嘉定安亭,成为世界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

一条路,奋斗不止

吴孟超的手是一双能“起死回生”的手,也是一双体贴入微的手。他创立的“吴氏刀法”对待肿瘤“快、准、狠”,对病人则是“慢、拙、仁”。

在吴孟超心中,没有什么能取代病人的位置。他从医几十年,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在冬天查房时,他都要嘱咐学生,把手在口袋里捂热后再做触诊。不仅如此,在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后,他都要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并弯腰把鞋子放到他们最容易穿的地方。“对我们医生来说,这只是举手之劳,但病人感觉就完全不一样。”吴孟超说。

“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可能已花光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这是吴孟超对年轻医生说得最多的话。平时,他要求医生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哪种药便宜用哪种。在为病人做检查时,如果B超能解决问题,决不让病人去做CT或者磁共振检查;如果他们带的片子能够诊断清楚,也决不让他们再做第二次检查。他手术时,用的麻醉药和消炎药都是最普通的,缝合创面切口也从不用专门的器械。“我们要多用脑和手为患者服务,器械用一次,‘咔嚓’一声1000多块,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